國際處雙語資訊平台ASK NCHU

昔「日」興大教員

文|黃湘玲(中興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四年級)

回顧中興大學創校至今,整整90年的歷史裡,跨越了臺灣政治環境劇變的年代。1919年,臺灣當時由日本統治,中興大學創校於臺北,原名為「臺灣總督府農林專門學校」。歷經幾次改制之後,又於1943年遷校至臺中。因為有這一段跨越戰前戰後的歷史,因此在1945年臺灣由國民政府接收後,校內有4位日籍教員留任,直至1954年這段由戰前留任至戰後的日籍教員歷史才告一段落。

1946年,遷校至臺中、並由國民政府接管的中興大學,更名臺灣省立農學院,院長為周進三。周進三院長鑒於在校的日籍教師多為北海道大學畢業的優秀人才,因此對於日籍教師採取全數留任的措施,不過大多數日籍教員仍然選擇返日,最後僅有4位日籍教員自願留任。這四位日籍教員為:農化系金兵忠雄教授、植病系玉井虎太郎教授、岡部德夫教授,以及農藝系岡彥一教授。

細數日人印象

黃天久先生曾任本校總務處秘書及保管組主任,他於1947年8月在校服務多年,任期內長期與日籍教員接觸,至今仍對4位日籍教授的相處過往記憶猶新,也曾在《興大校友》十八期的專訪中提及四位教授。

4位日籍教授中以岡彥一教授留任最久,他在1942年受臺北帝國大學(今國立臺灣大學)之邀請來臺,一開始擔任有臺灣蓬萊米之父稱號、磯永吉教授的助手,而後再經由磯永吉教授的推薦,於1944年來到本校擔任教員,主要教授作物學、育種學等課目,並專攻水稻遺傳。黃天久回憶這段過往,笑笑地說:「他那時候來最辛苦啦!因為我們剛從臺北搬下來臺中嘛!所以他還要去臺中火車站幫忙推牛車,把東西運過來。」

黃天久入校不久便在農藝系的岡彥一教授與林碧滄教授門下,幫忙分辨水稻雌雄的溫湯處理,以及特用作物品種保存的工作。由於與岡彥一教授一同共事9年,也對岡彥一教授有相當程度的了解,黃天久說及一段過往:大約在民國50年代,岡彥一教授曾帶領他的學生到非洲採集野生稻。但是在行程中不幸發生車禍,雖然岡彥一本人僅受皮外之傷,但他的得意弟子張文財卻在那次意外中不幸罹難。這次意外事件對岡彥一教授造成相當大的打擊。

不過,專精於學術研究的岡彥一教授未因此而疏於研究。岡彥一教授在校教學長達9年,期間也在臺灣取得博士學位。他的學生胡兆華、盧英權、蔡國海、謝順景等人,後來也成為農藝學術界的人才。在臺期間,他也學會華語,因此與學生溝通無礙。他1953年8月返日後,又再進入日本國立遺傳研究所繼續研究。但是他依然經常回來臺灣演說、講課,並指導臺灣的研究生。

在黃天久眼裡,岡彥一教授是位相當聰明的人,為人也禮貌,「但就是因為聰明,有時就會……呵呵!」黃天久語帶保留的說,岡彥一教授人雖聰明,不過常會對別人沒耐心,也因此常不小心就得罪人。但這並不影響他與岡彥一之間的交情,即便岡彥一之後回日,但只要來臺灣兩人便會聯絡。岡彥一教授晚年身體孱弱,於1996年正月4日與家人過完新年後安然辭世,享壽80歲。

那時為何這4位日籍教員會選擇留在臺灣?黃天久認為,有一部分原因是臺灣的氣候可以縮短他們的研究時間。日本的稻米是一年一作,但臺灣的稻米是一年二作或一年三作,因此對於研究所耗費的時間,可以縮短一至二倍。不過由於當時臺灣剛被國民政府接收,在物價高漲及研究材料常會短缺的情況下,也造成留任之後的日籍教師又選擇返日的因素之一。另外,為了小孩的教育問題,也可能是日籍教師返日的原因。

黃天久說,岡部德夫教授返回日本的原因,就是小孩子的教育問題。岡部德夫教授在校教授植物病理、樹病學、植物病理特論、農藥學等科目,原本戰後選擇留任的他,也面臨到當時研究的試驗材料不足,以及小孩子的教育問題,便在1948年離臺。黃天久說,岡部德夫和金兵忠雄應該是因為教育問題回去的,而且那時他們年紀也不小了;岡彥一留任最久,也是因為他夠年輕,所以不用考慮到小孩子的教育。

金兵忠雄教授主要教授農藥製造學、林產製造學、生藥學、生物學、農藝化學等科目,其學生有高清松、侯金龍等人,其中高清松在生前與金兵忠雄一直保持書信聯絡。黃天久表示,金兵忠雄教授相當優秀,當時臺灣並無人栽種對於肺結核相當有效的藥用作物杜地瓊(日名為:玉咲葛藤),金兵忠雄教授開創第一人在臺灣栽種此種藥用植物,對學術貢獻極大。

玉井虎太郎教授在校擔任生物學、植物生理學、植物學特論等科目,留任期間教育許多優秀人才,包括前校長陳清義亦是玉井教授的學生。他於1950年返日之後,曾經在民國50年代多次返校作短暫的客座教授。玉井虎太郎教授本身亦是校友,他是中興大學前身臺灣總督府農林專門學校的第一屆畢業生,時間為1925年。同屆當中還有當時中華民國派來的五名留學生,玉井虎太郎教授也與他們建立深刻的友誼。學成之後,玉井教授便留在學校任教。

掀開歷史一頁頁

雖然留任的日籍教員僅存4位,但每一個人的身上皆有被歷史刻印後的痕跡。黃天久提及,他在1973年曾有機會到日本東京學習新儀器的操作方法,當時便與三位教師晤面,一邊讚嘆他們的身體健朗,一邊感嘆眾多史料的遺漏。

今天見到校史一一重建,黃天久儘管滿心歡喜,回顧歷史也是如數家珍,但還有更多已經成為歷史廢墟中的塵埃。四位日籍教師雖然在國府接臺之後,陸續因各種因素返回日本,但是他們在臺期間所教育的人才,或是各種農業上的研究成果,都奠定了臺灣早期農業發展的基礎。

參考資料:

  1. 許英麟主編,《興大校友》第18期,臺中市:國立中興大學校友聯絡中心,2008年12月。
  2. 柯勇、阮喜文、簡立賢主編,《傳承與發展:八十六年紀實》,臺中市:國立中興大學農資學院,2006年5月。

Spread the word. Share this post!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