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處雙語資訊平台ASK NCHU

就是要有型!──日常服飾、髮型,時尚的變遷

文 | 林邠芬(中興大學中文所一年級)

你知道中興學生過去流行什麼服飾?什麼髮型?怎麼穿搭?與今日學生審美的眼光是否一致?一起來看看中興記憶裡的時尚變遷!

不同的時代、文化、場合自有不同的穿搭風格,自有自得其樂的時尚。

1960年代是臺灣整體發展開使步入穩定的階段,經濟規模初具,成衣業起步,民國50年(1961)實踐家專服裝設計科成立、首家電視公司「臺灣電視公司」成立、中華商場落成,民國54年(1965)首家百貨公司「臺北第一百貨公司」落成,都直接帶動了時尚流行,民眾開始有對衣著審美與追求時尚的需求。明顯的,臺灣服裝風格也轉而追尋西方流行文化。

然而即使外頭的時尚正在起飛,省立中興大學時期的教師仍穿著傳統的旗袍上課,學生平常也多著制服。因為當時的制服很昂貴,卻只有在週會、軍訓課才須要穿制服,因此平時找不到衣服穿的時候,穿制服對經濟不富裕的同學而言省下不少麻煩,也增加了制服的經濟效益,這樣的情況大約持續到1970、80年代。也許正因為學生家境不富,因此學生追逐流行的腳步總比外頭的世界慢了一些。

而穿制服也為生活創造了一點趣味。同學會故意在不需穿制服的日子裡和室友相約穿制服上學以引起注意,和同學的恐慌,讓同學誤以為今天是穿制服的日子白白緊張一場。
除了制服外,學生還必須繳交系學費,故而有系服。1970、1980年代的中文系的系服是印有該系所字樣的外套。而今天的系服普遍以T-shirt為主,部分系所也製作外套。適逢學生活動時,學生總會自發的穿上系服來增加辨識度及團體的凝聚力。由於系服的樣式簡單舒適,也常成為學生平日的穿著,有時甚至可以充當家居的睡衣。

1960年代女生服飾以及膝寬鬆的裙子或洋裝為主,也有套裝,髮型則是圓形頭。男生則多著小領的西裝,領帶是細版的。時髦的男女學生會佩戴太陽眼鏡。

1970年代,女生留起長髮,部分女學生的裙子仍保守的在膝蓋間逗留,然而也有女同學大方的穿著露出膝蓋的迷你裙。襯衫流行起寬大領型的襯衫。男生的髮型也變得稍長,穿著寬大領襯衫配西裝褲,冬天則套上毛衣。喇叭褲則是當時男女間最時興的款式,格子花紋的長褲也很流行。象徵年輕、休閒的牛仔褲則是男同學普遍的穿著。這個時期是校園民歌風行的年代,民歌手的裝扮也影響了學生的穿著。

有趣的是1960到1970年代服裝儀容都是警方取締的範圍。舉凡女子裙子過短、穿著曝露,男子頭髮過長、奇裝異服都被認為有害善良風俗和社會風氣。民國60年(1971)內政部公布「國民禮儀範例」提供人民做為生活的依歸。民國61年臺北城中分局動員所有警員於西門町取締不合規範的青少年共計450人,著喇叭褲者亦在取締之列。民國59年(1970)甚至還有強制外來遊客入境隨俗修剪長髮的舉動。

1980年代,國外知名流行品牌大量湧入國內市場,追求名牌、考究個人品味的雅痞文化開始流行。

然而位處中部的學生對流行的敏感度不高,也無閒錢買套裝,大多於中華路夜市購買衣服自行搭配。男生多穿著直筒的牛仔褲或卡其褲,戴著黑色粗框眼鏡。女生則穿及膝裙或長褲配上平底的涼鞋或包頭皮鞋,眼鏡則是膠框或是全框細邊的眼鏡,不似今日有半框、無框和點綴各種鑽石、花紋等樣式。有一段時間學生間流行穿上寬下窄的老爺褲。偶有中文系學生突發奇想,到鹿港老街採買起唐裝、繡花鞋和油紙雨傘來搭配課程用的超大本線裝書,學習古代仕女款步輕移的模樣替自己增添文學氣質。

1990年代牛仔褲仍是學生偏愛的穿著,迷你裙不再滿足於膝蓋逗留,離開膝蓋露出一截大腿,但自有保守的族群。男生的眼鏡不再是黑色粗框而是橢圓形細邊眼鏡。鞋子則以平底舒適的運動鞋或包頭皮鞋為主。冬天則著夾克外套。

千禧年後,媒體發達、資訊爆炸,消費管道增多,不需出門就可以在網路上訂購,學生也較往年富裕,多有餘錢追逐流行時尚,更沒有髮禁等服裝限制。因此服裝呈現多元流行,包括民俗風、哈日風、哈韓風、混搭等等,重點便是在秀出自己的品味和個性。

髮型上,除了一般的清湯掛麵和馬尾樣式,更講求自然、空氣感。簡便的牛仔褲仍廣受學生青睞,而牛仔褲的版型不管是喇叭褲、煙管褲等多以修飾身材為號召,褲頭也越來越低,以低腰褲為大宗。除此之外,受嘻哈文化的影響也多有寬大的垮褲。有些身材姣好的女生為了秀出完美的線條及體態,也換上短到不能再短的熱褲和迷你裙。上衣除了搭配簡單的棉質T-shirt,還有襯衫材質寬大的娃娃服、講求飄逸感的雪紡紗及各種風格的長版上衣。
腳上則踏上讓腿看起來更修長的高跟鞋,或是可愛的平底娃娃鞋,亦有涼鞋和長短不一的靴子。身上的流行配件在突顯個性上有畫龍點睛之效,因此比以往來得多采多姿。髮飾、手環、耳環、項鍊及手機吊飾和背包配件,有的講求bling bling,有的大搞kuso,有的在民俗裡追求復古,有的則崇尚龐克搖滾的酷勁兒,各種各樣無論如何就是要穿出自己的style。

新一代的學生除了穿著多元,也較以往隨興。過去學生郊遊的時候往往慎重打扮,男著西裝,女生也踏上高跟鞋盛裝打扮,平時上課除非體育課更不會穿短褲出現。現代的學生族群上課時可以自由的穿著休閒服飾,甚至拖鞋,出遊更講求簡單、方便,因此夏天裡常會看到著短褲、背心和夾腳拖鞋的男女同學成群結伴。平日也會看見部分老師及基層行政人員也會著寬鬆的T-shirt搭牛仔褲或卡其褲。

總體而言,習慣、地域和經濟條件影響了學生的穿著。由於中興大學地處中部,離首都有一段距離,學生多有惜物愛物的習慣,對課業也灌注了較多的心力,平時鮮少看到奇裝異服或是帶妝上課的學生。因此師生在穿著上比起北部大專院校的師生顯得樸素許多,然而那種要秀出自我的獨特性的想法,不論是哪個年代是不會變的!

參考資料:

  1. 葉立誠,《臺灣服裝史》(臺北市:商鼎文化)2001.8.5,第一篇。

Spread the word. Share this post!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