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思函(中興大學中文所二年級)
新學期開始,寫滿課堂需要用書的清單也伴隨新課程而來,除此之外,也許還需要其他的消遣書。窮學生在物價上漲的現今,如何更有效地運用手上現有的資源?到二手書店走走,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通膨抗戰招數
每年學期初,想要開始一連串新課程之前,先得準備近三萬元的學雜費與學分費,如果學生是在外地上課,不住在家裡,又沒有抽到學校宿舍,那麼即使最保守估計:一個月房租約3000、平常外食費3500左右,再加上水、電、瓦斯費與網路費,如此總加之後每個月也差不多有近7000元的支出。
繳完學雜費,正式上課後還得應付一連串教科書與講義費的支出費用。依科系的不同,大學生一學期教科書費少則二、三千元,多則近萬元,甚至有些單一科目一學期的講義費和教科書費就要二、三千元。開學前幾週成了半工半讀的學生和經濟環境普通甚至中下的家庭最難熬的時期,很多學生在開學後沒幾天就已支出一筆龐大的費用。在現今大學學雜費漲定的環境中,學生如何力求開源節流,買賣與使用二手書也可算是一個方法。
大學教科書一本定價五、六百塊並不特別,許多科系使用的原文書更是動輒上千,可是如果使用學長姐用過,或自行到學校附近的二手書店找來的二手書,一下子就可以省下不少的費用。通常在二手書店,只要原本一半或甚至更少的價格就可以買到需要的用書,如果是原文書,一本就可以省下五、六百塊錢。
二手教科書雖然看起來不新,有一定的折舊率,但通常在上頭會有之前學長姐所留下的重點與筆記,所以對學生買家來說,如果運氣不錯的話,就有可能會遇到心中的「武功秘笈」、「葵花寶典」。而且二手教科書通常也比影印還便宜些,所以二手教科書的推廣使用,對於杜絕侵害智慧財產權也是有一定幫助的。本報採編在此可以向大家介紹,雖然一般舊書店通常都可以找到二手教科書,但在中興大學附近,建成路上的「中興大學舊書攤」和一中街附近的「老殘舊書坊」,可以算是尋找二手教科書不錯的選擇。尤其是「老殘舊書坊」,雖然離中興大學遠了點,可是它裡頭對於教科書的歸類整理和擺放,在舊書店中算是少見的整齊乾淨,令人非常容易尋找自己所需要的課本。
掩於塵埃
如今的絕版書不在少數,隨著近來社會的總體經濟壓力和現代人閱讀習慣的改變,許多出版社皆面臨嚴重虧損與倒閉危機,尤其是平常就不受人注目的二線出版社。出版社一旦倒閉,旗下的書便絕版得理所當然。就算出版社勉強還能應付經營上的困難,但因為出版印製一本書通常以「刷」作為單位,一刷大概是1000本或更多,所以對出版社而言,當一本書售完時,再印一刷會不會變成滯銷的問題,往往才是出版社留意的重點。
除非在市場評估後確認一本書的確還有一定的銷售市場,要不然再版的意願不會很高,因為再版對許多出版社而言,很有可能會變另一次的滯銷危機。先不說一般冷門專業用書,即使是有些曾被喻為暢銷小說的作品也難逃絕版的命運。
誠品網路書局曾在2006/4/24~2006/5/31期間舉辦票選經典絕版書的活動[1],其中如京極夏彥《姑獲鳥的夏天》、松本清張《砂之器》近期已有出版社將之重新出版,讓更多人能認識這些作品,但仍有許多作品從此只能在圖書館或二手書店裡尋找。較早期且較有名的有皇冠出版社的《約伯大夢》、時報出版社的《基督的最後誘惑》和聯合報出版的《冰點》。
對於二線出版社來說,通常學校的指定用書或參考書較可能成為再版對象,因為即使扣除一些學生之間流通的二手書,也還有一定的學生市場,所以即便內容冷門、專業,但仍有固定的消費群。以文學院中文系為例,因為歷史悠久,如文學史、思想史、詩詞格律等內容已有大致定論,只差在各版本表達方式和討論重心的不同,雖然教授仍會更換上課指定用書,但有些著作其實早已成為打定基礎的經典或是參考用時不可或缺的版本。
但除此之外,如更細分領域,專攻項目來研究的話,那麼便可以發現找尋書目時面臨了重重困難。專門經營學術用書的書局本就不普及,如果在各大專門書局仍然找不到,那麼大都已成絕版書,除了抱持可能再版的希望,就只能依靠大學圖書館或國家圖書館。但這同時也是一項需要專業人員長期追蹤的工作,難免會有遺珠之憾,尤其是剛成立不久的圖書館。
那麼這時候的二手書店,尤其是歷史悠久或書籍流通性高的舊書店,常常就是那些「遺珠」的最後留駐地。這些「遺珠」,並非是因為毫無價值如今才會掩於塵埃當中,相反地,它們仍舊是歷史、人文、知識的一部分,只是在各種因緣際會下,最後來到舊書堆裡靜靜地待著。雖然難免有時不我與之慨,但也一直等待下一位有緣人的來訪。
如今不再的過去
承上文所言,即使在這些所謂「遺珠」的絕版書中,也仍有好壞貴重之分。和最近新興的電子書、電子文件不同,有形體、能拿在手上的老書,不僅內容的價值會隨著時間而增長,它們存在的本身,甚至是排版、編訂的方式,都是珍貴歷史文物的一部分。
2006年,臺北西洋古董書店「家西書社」以三十萬元的價格賣出一套三冊《Paris dans sa Splendeur》(巴黎榮景)圖冊首版(1860)。這套書價值的定位已非單只在內容上,它的封面、裝訂與精細製作的程度,不僅讓人認識了當時非凡的書籍裝幀工藝,也將人帶回異國十九世紀的舊時光。[2]
在臺中市林森路上的「書香舊書」老闆黃中信先生,在整理他店裡流通的書籍雜誌時,也會蒐集一些他認為具有歷史價值意義的東西。如他珍藏的《美麗島》、《蓬萊島》、《全民》、《前瞻月刊》等雜誌,在今天民主自由確保的臺灣,它們是當初為這份自由努力奮鬥的見證。他指著《蓬萊島》二期說:「當初的創刊號全被當時政府查緝了,所以已經沒有創刊號了,這本算是現在最早的了!」他同時也帶著些許的自豪,微笑地說:「這些現在都很難看到了!」
黃中信還有蒐集各種雜誌創刊號的習慣。看過許多現今還在市面上流行的雜誌後,再看看他拿出來的創刊號雜誌,可以很明顯地看出時間的流變與風格的不同。他一面介紹他蒐集的創刊號雜誌,一面略帶惋惜地說:「雜誌這種東西保存不易,而且大家平常也較不重視,所以我看到創刊號都會留下來。看!這本也是!」他還表示,除了書店這幾本之外,在他家中還有更多更大量的收藏品,只是沒拿來放在店裡。可知黃中信不僅是個經營者,同時也是個收藏家。
至於在中興附近的「中興大學舊書攤」,也曾有寶物流傳到此地。「中興大學舊書攤」老闆表示,令他印象較深刻的是在去年、前年時,他以幾千塊的價格賣出了一套二冊、明治43年出版的《臺灣歷史之歌》線裝書,裡頭中、日文交雜,記錄了臺灣當時的文學、歷史、地理等資料,十分具有學術價值,買家是位平常就有收藏珍品書的社會人士。興大的同學或老師們,如果有空的話也不妨到學校附近的舊書店走走看看,說不定下次找到寶物的就會是學校裡的某人。
綠色資金
既然可以購買二手書來節省開銷,那麼當然也能販賣自己已不需要的舊書來增加收入。目前對大學生而言,二手教科書的交流已算是普遍的現象。但除了教科書,其實已不需要的舊書也可以拿出來與大家交流分享。
二手書的流通也是一種資源的節省,與對環境的保護。以今年7月12日由全國圖書館聯合舉辦的「全國好書交換活動」為例[3],雖然今年已是第5屆,但仍吸引不少人參與。今年更以「換換書、喚喚愛─愛書愛地球」的標語來配合與凸顯二手書的使用於環境保護有功的一面,不僅減少紙張的浪費、節省金錢的開銷,也免去了處理這些舊書所造成的能源消耗與污染。而且在大家交換二手書的同時,也間接地交換了彼此愛書的心意和看書的心得,在增加社會書卷文藝氣息的同時,也替人們彼此間的人際關係添加溫暖。
「舊」書與「新」潮
舊書並不非得落伍,它也可以很新潮。如果擔心在舊書店裡尋尋覓覓了半天,最後還是徒勞無功,那麼在如今網路萬能且便利的時代,在網路上輸入關鍵書名,就可以確定是否有你需要的書。
除了在大學生最廣泛使用的BBS上可交流、互換二手書,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也設立了「校園二手教科書網」(http://2handbook.nasme.org.tw/)來提供大家一個尋找二手教科書的管道。而且在現今很流行且普遍的網路拍賣網站,只要打入關鍵字,想要找到需要的二手書並不困難。說不定藉由網絡的廣大無國界,買家甚至還可以找到更珍貴的善本書或珍藏書。
現在二手書店老舊、狹窄的刻板印象也可望漸漸被推翻。在臺北有名的「茉莉二手書店」,雖然以賣二手書為主,但不僅書的保存度好,就連店裡的裝潢也十分整潔、寬敞,常有音樂流瀉其中的空間不輸給一般書店,而且正因為是二手書的集散地,所以整個地方也增添了一種懷舊的氛圍。每到營業時間,都會有不少人在裡頭徘徊,即使花上很長一段時間也不會覺得累,而且不只限於學生族群,一般的社會人士,甚至是媽媽帶著小孩一同在書堆裡尋找寶藏,這些都是經常可以見到的。
讀書,是一種休閒;讀自己喜歡的書,是一種享受;找到自己喜歡讀的書,是一種生活的奢侈。
附錄一:
1. 中興大學舊書攤:臺中市南區建成路1701號
TEL:04-2285-9763
2. 黑輪舊書攤:臺中市南區忠明南路1166號
3. 書香舊書:臺中市西區林森路200號
TEL:04-2375-7403
4. 老殘舊書坊:臺中市育才北路30號
TEL:04-2226-2771
5. 古本屋:臺中市中華路2段114之2號1樓
TEL:04-2205-9545
參考資料:
[1] 參見 誠品網路書局《遺忘書之墓》http://www.eslitebooks.com/exhibition/060417_lasombra/ballot.shtml#03
[2] 參考馬萱人,《商業周刊》959期「生活專刊」(臺北:城邦集團商周文化,2006),頁14-19。
[3] 參考 林明志,《書香遠傳》60期 (臺中:臺中圖書館,2008年5月),頁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