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處雙語資訊平台ASK NCHU

異地中綻放的小校史──訪問校友甯素娥

文|林佩蓉(中興大學歷史所一年級)

對甯素娥而言,大學生活無疑是她既愉快也充滿遺憾的一段歲月。

花樣年華

民國65年,剛從高中畢業的她,來到位於臺北市合江街的前中興大學臺北校區,索取大學報名簡章。初到此處,合江校園的校舍散發著寧靜的氣氛,雖然有些好奇這個學校是否就如同她所見的大小,不過年輕的她也未及多想,簡單的與行政人員寒暄後,便回家繼續準備大考。到了放榜的日子,一對榜單,發現自己的名字落在這個她視為「嬌小玲瓏」的學校──中興大學會計學系夜間部。

夜間部的課排得相當密集,除了周一到周五外,在那個周六上午仍要上班上課的年代,她們周六下午還得向學校報到,周日更是要全天上課。但這不減損她上大學的雀躍,新的環境與新的同學,她很快的交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一群人甚至結伴下臺中,向中興大學臺中「總部」校區朝聖。

「那時候圖書館和中興湖好像才弄好沒多久,圖書館內部還沒建好,因此也沒有對外開放。中興湖四周的樹像是剛種的,小小的,瘦瘦的,一棵棵錯落在湖畔,隨風搖曳倒也頗可愛。」提到了朝聖之旅,她開心的談到了當年同學之間對圖書館的暱稱──馬桶!一圓一方的建築造型,乍看之下和馬桶還真的有些許神似。而「馬桶」圖書館不敵921地震的劇烈搖晃,因結構出現問題而走入歷史,現今只能在校史資料照片裡覓得蹤影。

大二那年,她到勞工保險局上班,工作成為了她的生活重心,校園生活反而成為了較次要的部分。「我想我是個務實的人,工作和學業相較之下,前者的比例自然會重得多。」她在學生時代即投入職場,日後也一帆風順的走往公職一途,大學五年的歲月飛逝,一下子就離開了人生清單,一去不復返。

驀然回首

離開校園,她和一般人一樣,工作、結婚、生子,大學的回憶逐漸退出生活的舞臺,與大學相關的活動只有偶而和大學好友相約吃飯、聊天等。每當回憶起學生時代的種種,總有一股鬱悶哽噎在喉,「雖然在別人眼裡,我算是很不錯的,受過高等教育,有一份穏定的工作,有三個循規蹈矩的孩子,曾經也有一個讓人稱羡的家庭。但骨子裡,我還是有些不滿足,很難形容怎麼說……」

她頓了頓,像是和心中某隻壓抑很久的怪獸在對抗,長年累積下來的心魔似乎逐漸瓦解,露出當年無法直視的內心深處,「就說我不知足吧!讀大學在我們那年代可是要和很多人競爭的,就算是夜間部,中興會計系也是滿高分的耶!」

「至今還是很難面對那些我曾經擁有,又輕易放過的日子。現在在生活中、在工作上,我一直用創造、正面的態度去過日子,無非是些許的補償罷了。」對於當時選擇放空的學生時代,濃郁的失落感在字裡行間流竄,經過多年,倒也逐漸內化成一種成長的獲得。

也許大學的人事物對她而言已成為了記憶中僅剩解釋的名詞,瑣碎的回憶散落在人生的旅途中,忘了帶走。但,還是,留下了些甚麼,她說:「直到現在,看點書,或者看看畢業照,那些校長、老師對學生的訓勉,才知道,原來當初就是沒有立定志向,沒有設定目標,才會有現在的不滿足。因為,或許我可以更好!」

因緣際會

本來以為自己和中興大學的牽絆已在畢業時畫上句點,沒想到多年後,新的轉變使她與中興有了相逢的機會。自己的女兒同樣也考上中興,與她不同的是,女兒念的是她當年朝聖的「臺中總部」;女兒畢業典禮時,她再次踏上朝聖之旅。

舊地重遊,一切是如此新鮮卻又熟悉,一棟棟嶄新的大樓向天空延展,她在一陣小迷路之中終於走到畢業茶會的會場,女兒笑她穿得比畢業生還正式。看女兒在大學時代過得多采多姿,似乎她心中的缺憾也因而有所釋懷。

「如果一定要說些什麼,還是那句老話,好好靜下來,多接觸些不同的地方,設定目標,找到自己的路!如果沒有,就好好過每一天,為自己負責,不斷充實自己,或許有一天所謂的『成功』就那麼自然而然的來了!」

 

 

Spread the word. Share this post!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