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訪如(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系友)
臺灣,一個四面臨海的島國。海洋提供我們各式各樣豐富的資源,但相對的,一般人對海洋的認識卻是少之又少。有鑒於此,教育部設立「海洋教育先導型計畫」,將過去視為「專門類科」的海洋相關課程,納入通識教育,讓海洋不再成為陌生的知識。
「海洋教育先導型計畫」
「海洋教育先導計畫」由教育部顧問室指導,希望藉由執行這個計畫,創造一個以生命為本的價值觀、以海洋為本的地球觀、以臺灣為本的國際觀之全民教育,除了提昇非海事大專校院學生對海洋環境、科技、產業、法政事務及人文相關綜合性議題之認知與理解外,更希望能培育具臺灣特色的相關產業人才。
本項計畫自民國95年開始推動,為期三年的籌組規畫,至民國97年正式執行,並於當年8月22日於國立中興大學召開「海洋通識論壇暨工作坊會議」,廣邀各大專校院的通識教育中心人員共同參與。除了討論如何將非海洋專業的學生引進海洋領域外,也逐步進行海洋教學能力師資的培養,將整個計畫落實於執行面。
「海洋通識論壇暨工作坊會議」在中興
計畫主持人、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教授蔡錦玲在會議中表示,有感於數位科技的進步,教學的腳步亦應跟上時代的腳步,未來期待成立一個專屬海洋通識教育的教學課程網,除了提供授課教師備課來源、提供修課學生一個資料參考出處外,同時也建構完整的脈絡網,達到資訊交換目的。
中興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陳淑卿說,過去普遍錯誤的觀念認為:沒人要開的課,通識都照單全收,但國外許多高等學府卻把通識課程視為重要的一環,這與臺灣目前的教育環境可說是大相逕庭。有鑒於國外的成功經驗,陳淑卿建議,應該將優秀的師資投入通識教育,並與各系所合作,以合聘的方式或以講座教授的名義聘請教師。
最後,陳淑卿也針對中興大學在海洋方面課程的執行面提出建言,由於中興大學本是以農立校,開設海洋相關的課程確實為較弱勢,因此她建議與生科系中具「海洋生物」專長的教授合作,此外也希望透過跨校合作的機制舉辦演講、設立工作坊,讓海洋通識教育能順利推動。
通識教育之改革
出席本次會議的成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利德江主任,直接點出全臺大專校院通識課程所面臨的難題。他表示,通識教育與一般課程不同的地方在於這是一門要隨時隨地更新求變的課程,但是絕大多數的專任老師都有升等或研究計畫的壓力,假若老師把精神、時間只耗費在通識教育上,則有可能在升等或期末教學評鑑上遇到瓶頸,因此造成了「只重本科不重通識」的情況。
因此,利德江建議,未來希望通識教育能夠以「獎勵」與「強迫」的雙軌方式進行,所謂獎勵,就是鼓勵優秀老師,或結合專案研究計畫經費的方式來開設通識課程;所謂強迫,就是提高學分審核的門檻,強迫學生多修習通識課程,接受正確的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