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處雙語資訊平台ASK NCHU

通識新計分方法,你滿意嗎?

文|陳稚尹(中興大學外文系三年級)

在99年度第二學期學校為了避免同學視通識課程為營養學分並提高學習效果,實施通識課程班平均分數不得高於80分的限制。關於這項新規定,同學們究竟抱持什麼樣的想法呢?

問卷會說話

鹿鳴電子報記者於99年度第二學期初特別製作問卷,調查中興大學同學們對於學校這項改變的看法,並在學校各個通識課發放填寫,以收集不同科系年級同學的想法。在150份問卷調查裡,幾乎全部的同學都知道學校的這項改變,顯示學校已達到宣傳效果。然而大多數的同學對這項改變抱持負面的看法,並認為不會讓學生更重視通識,也覺得維持過去的評分標準較好。

但也有部分同學贊同這項改變,因為控制分數可避免上課態度差且出席狀況不好的人也拿高分,對於認真上課的學生較公平,努力的分數才有意義。此外,有同學指出這項改變可讓學生有所警惕,防止對通識課抱持拿營養學分的態度,老師教學及學生上課也都會變得更認真。

分數被影響

雖然學校的本意是避免同學視通識課程為營養學分,並促使教學與選課正常化、評量合理化,但多數同學表示自己的分數會被影響,甚至牽連到日後推甄的成績。有同學表示真正認真上通識的人還是很多,用功的學生拿高分原本就是合理的事情,沒必要設限,學校的做法是以偏概全,並不能有效的改善問題,用功的同學分數會被刻意壓低,使學生在通識課程中無法獲得成就感。

歷史系一年級的楊哲維同學表示,一開始剛進來大學,並不曉得通識課竟然可以有這麼高的分數,拉高整個期末的平均。對於學校這項改變,他表示不應該把平均分數限制在80分,因為這樣的做法會讓努力和不努力的學生沒有太大的差別,認真的學生因為這個制度而成績被拉低,不認真的分數卻變高,可以控制太誇張的分數像是98分、99分,而不是把平均分數控制在80分。

生科系四年級的黃培銘同學也表示,這項制度若把原訂的平均分數80分提高會較恰當,因為平均分數只限在80分,不僅限制了同學的表現,也降低競爭力。

影響給分自由度

然而在問卷調查中,有同學表示此制度影響老師給分的自由度,干預教師的權力。給學生應有的分數是老師的責任,評分方式應由老師與學生一起討論決定。也有同學質疑若是大家都很認真學習,分數該怎麼打?不少同學支持維持原本的評分方式,才能尊重老師的教學與評分自由,畢竟每個人的學習狀況不同,分數也該因人而異,而不是被限制。

公平性與否

有部分同學質疑此制度的公平性,認為學校把通識課程平均分數拉到不能超過80分,如此做法會讓認真的同學分數變低,不用功的分數反而被拉高,對於用功的學生相當不公平。楊哲維表示,通識課程提供了學生學習多元化的機會,也讓自己可以選擇喜歡的課程,然而這項規定是不太公平的,但是學校有想要把分數控制住,避免落差太大的想法是好的。他也認為這項改變並不會讓學生更重視通識,因為再怎麼努力成績也是會被影響,除非保持著一股學習的熱忱。

生科系三年級的曾建翔同學認為這項新措施是為了杜絕亂打分數的老師,避免學生認為這門課是營養學分,學校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應該有更好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他也建議可以分階段實行以改善這個情形。

對策下藥

不少同學表示學校應重視的不是分數,而是各個通識的課程內容及老師的教學方式與態度,了解各個通識課程的內容並給予指導建議,防止營養學分的產生。

有同學指出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把通識當成營養學分,且不會因為分數容易拿到而選擇課程,而是依據課程內容是否豐富有涵養而做選擇。問題不是出在打分數的老師身上,學校應要想辦法解決的是如何給學生充實又多元化的通識課程,把選課人數少、不及格人數偏多的通識科目著手,調查教師及學生的狀況,加以改善甚至淘汰對學生沒有幫助的通識。

生科系四年級的黃培銘同學則認為,學校應該要著重老師的教學品質而不是學生的成績,假設老師教的內容很好,讓學生受益無窮,這樣成績問題也是其次了。黃同學更表示,學校不該限制通識課程的上修人數,好老師的教學內容若是對學生很有幫助,應該讓越多人修越好。他也建議學校可以開放學生修各種通識,而不是限制於什麼科系。

通識教育的本質

生科系三年級的曾建翔同學認為,這項改變會讓學生變得更重視通識,因為一開始通識就被定為必修課程,大家就會想說選擇較輕鬆好過的通識課程以應付老師,這樣的結果並沒有達到通識教育的目的,通識教育本意是要同學在專業科目以外,有更廣的面向去探討這個社會,如果只是想要修營養學分,這樣就失去了通識課程原本的意義了。因此,曾同學本身並不會看哪門課程比較好過而選課,他認為通識就是要照著自己的興趣選擇,並期待學校通識可以多元化發展。

在記者實際調查中,發現大多數的同學並不會把通識課程當作營養學分看待,而是當作在系上必修的課程外,額外針對自己有興趣的方面學習,像是修過「古典音樂賞析」、「人際關係與溝通」、「表達能力與技巧」等通識課程的同學都表示自己在課堂上受益良多。

此外,有不少同學向記者反應,希望學校的通識課程可以朝多元化發展,提供各式各樣有趣的課程讓同學選擇,不僅可以學習到新知識,更讓同學開拓新視野。生科四黃培銘同學則建議,學校可以多開設對大學生的生涯發展有幫助的課程,像是企業實習不僅可以增加學生與企業接觸的機會,也會帶給同學對於未來的憧憬。

結論與願景

經過的這次的調查,顯示學校在宣傳方面有達到一定的效果,但並未向學生實際解釋為何推行此規定的原因及效果,導致多數同學知道學校的新規定,但不了解學校的實際目的為何,甚至引起反彈。因此,學校在提出新的政策前,應先徹底了解學生各方面想法再制定完善的制度,並多加宣傳解釋如何運作,讓學生真正了解後再去實行,才能建立起學生和老師都欣然接受的制度,提升教學品質。

Spread the word. Share this post!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