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處雙語資訊平台ASK NCHU

微笑老校長──貢榖紳回憶訪談

文|林佩蓉(中興大學歷史系四年級)

從助理教授升教授,又接任系主任、農學院院長,最後擔任校長的貢榖紳校長,自民國36年投身教育事業至今,已過了一甲子的春夏。貢校長對中興大學的情感和貢獻,在校史裡留下了輝煌的章節。

訪談當天,貢校長精神飽滿地準時出現在文學院辦公室,即使年過80,校長仍然步履穩健,臉上掛著淺淺的微笑,讓人如沐春風。

貢校長的任期從民國73年到77年,那時他差一年便到達退休的年齡,基於各方人士的大力支持和本身對中興的情感,他將這份責任當作是人生工作路程中的最後一個機會,毅然接下校長一職。

改善校區設備

貢校長在任期內推動了許多重要的決策,如新建硬體的工程、改革教師升等制度、添購教育設備、收購土地擴大校區等等,每一項都是直接影響到現今中興大學的規劃與運作,像是化學系系館、獸醫學系系館、資科大樓的工程驗收啟用、土木系暨環工系大樓的興建、惠蓀堂的改建工程、忠明南路地下化工程等。短短四年內,中興大學的校園設備日趨完整,不但提供師生更好的教學環境,校風也呈現新氣象。

貢校長回憶,當初為了收購校地,一行人先是穿著正式的西裝向附近農家商購,然而地主開價過高,頗為苦惱,於是再次拜訪,改為較樸素的農人打扮,因此而得到了較合理的價格,順利地完成收購校區附近土地之目標。關於游泳池的驗收啟用,也歷經了一番波折。原先興建的游泳池預定為50公尺,但實際測量竟然不足長度,更誇張的是,游泳池底部並非水平而有傾斜,以上因素導致游泳池蓋好了9年卻一直無法驗收。貢校長設法採用「現狀驗收」的方式,先驗收,再修繕,而始有今日的標準游泳池。

惠蓀堂改建工程亦是貢校長任內推動的。惠蓀堂建於部分水利地上,形成違建,建築物內部的鋼架結構存有安全疑慮,違章建築不能接水、電,多年來館內的水電供應,依賴環工系師生設計的管線「偷接」使用。貢校長在任內對惠蓀堂進行大刀闊斧的整修,改建後的惠蓀堂號稱5000個座位,事實上約4800多個座位,加上層的座位恰約5000個,每個座位依照現代美國中學生的體格為標準來製作,位置空間較寬。惠蓀堂成為日後中部地區重要的大型集會場所。

教師制度提升變革

貢校長提到,當時中興大學由專科改為農學院、農學院再改為省立大學,省立大學編制和國立大學是不同的,省立大學的限制很多,那時候只有一個國立臺灣大學有中央補助教育金,而省政府管轄的省立師範大學、省立農學院、省立工學院,由教育廳管轄,所以編製的人數就和國立臺灣大學不同。當時省立農學院一個系所理論上是4個教授、4個副教授、4個講師、4個助教,但因為一所學校不可能一個系獨立存在,另外有共同科英文、國文、數學、物理等,學生也有必修、選修,和別的系都要互相配合,所以省立大學每一個系所幾乎都只有3個教授、3個副教授、3個講師、3個助教。

可是這樣的制度使得積極有為的教師升不上去,因為教授名額滿了,副教授再好也不能升。例如有一個助教出國取得博士學位回來,當時博士學位回來都有副教授的職等,因此如果回來有副教授的缺額便馬上可以當副教授,可是假設一個講師也出國,等取得學位回來卻因為沒有缺額而不能升為副教授。教授沒有升等,副教授也沒有升等,那麼講師就會永遠是講師,結果就造成許多好的教師不能升等,又得兼了許多課,不公平的現象因此產生。貢校長當時便向教育廳反映,無法鼓勵後進是個嚴重的問題,於是教育廳便答應貢校長的提議。

當時給了20名教授的編制,但是教授名額也沒有那麼多,便把教授編制的部分薪水支付給兼課的教師,因而可以聘任較多的兼課教師,此制度改善之後,人事的管道就暢通了。不過並非改革全部都是有好處的,制度改善了大家就都能直接升等,後來才會有必須提出論文等的限制。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訪談過程中,貢校長不只一次提及「人和」二字。他認為,天時、地利、人和,若能三者兼備是最好不過的,若無,則可以沒有天時、沒有地利,也一定要有人和,一個團體只要能和,就萬事都能興旺。人和是貢校長一路走來最重要的條件,不論是私人或是學校事務,他相當感謝和他一起同甘共苦、相互扶持的家人和同事,沒有他們,就沒有現今的他。

貢校長也以此勉勵同學,中興大學所培養的學生不僅只是中興大學的人才,而是國家的人才,學生喜歡甚麼,國家需要何種人才,學校就扮演了中間教育的橋梁。他希望同學能在年輕的歲月中,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盡力去追求夢想,共同創造豐富燦爛的未來。

Spread the word. Share this post!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