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處雙語資訊平台ASK NCHU

化腐朽為神奇 廢鐵變藝術

文|林怡弦(中興大學中文系三年級)

一走進中興大學的圖書館大廳,就有一個可愛磚紅色的機器人佇立在門口,似乎在歡迎著來往的遊人們進入屬於他們的童話世界,鮮豔的色彩掩住原先冷冷的軀殼,可愛的外型讓行人發出聲聲的驚喜。在一堆破銅爛鐵中發現藝術,黑手藝術家鄭炳和在生活中創造驚奇,將丟棄的金屬重新賦予生命,讓已經被人認為無用的廢棄金屬再次擁有價值,帶給世界一絲微笑。

最初的感動

鄭炳和的座右銘:「愈艱苦的人生愈精彩,愈困難的事業愈壯麗。」

「炳哥」最初經營機械加工廠,後來在桃園縣楊梅開設一間資源回收場,每天看到一堆破銅爛鐵,他覺得生活不應如此單調,就在民國95年12月時開始他的創作生涯。當時的桃園環保局也希望將資源回收商做形象上的改造,鄭炳和想要節省開支,所以就沒有請專人設計文宣,打算靠自己闖出一片天炳和先生事資源回收前是,往的遊人們進入屬於他們的世界。

一直以來,鄭炳和都有一個夢想,想發揮這成堆廢棄物的價值,每回都想等有空閒時要做個「機器人」,但一直礙於靈感及煤材,也是在等待一個契機。剛好桃園環保局有這樣的規劃,也許真的心想事成,看著遍地的寶貝,突然有股衝動,第一具機器人就此誕生了。

剛開始,鄭炳和並沒有把機器人當成藝術品,只是把它擺放回收場邊,卻引起了行人的注目,帶動了人潮,原來有這麼多的人喜歡。這時也有人提議,希望這麼好的機器人藝術應該讓更多人觀看,第一回的展覽也就這麼開始。當時,鄭炳和希望能讓小朋友瞭解回收物也是可再利用,並愛物惜物,也希望透過孩子的天真,能夠替機器人想出適當的名字,便在展覽中請幼稚園的孩童為機器人命名。

最初,只是抱持著好玩的心態,利用廢鐵做機器人,在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結果下,一時的創作至今也成了生命的感動。

從回收中找靈感

「看到覺得『以後應該用得上』的回收品,就會留下來。」

鄭炳和說,機器人使用材料很廣泛,大部分以回收金屬類為主,例如報廢的汽車、鋼管、螺絲、滅火器等,也使用金屬的家具類例如椅子、輪子來創作。他運用想像力,將這些廢棄的鐵材一一焊接、組裝、彩繪,為這些冷硬的鐵材注入了新的生命。

鄭炳和說,淨水器的儲水槽可以做成機器人的頭, 冷媒管、排氣管、離合器做成身體,避震器做成雙腿,輪胎鋼圈做成底座,「只要稍微花一點巧思,就能將各種不同形狀的廢鐵塑造成具有意義的鐵雕作品,一點都不困難!」

他表示,在創作的過程中困難及瓶頸比較少,因為他的出發點是想要推廣環保生活理念,另一方面也是興趣,而他更沒有要求任何回報,只是單純的在自己的創作中尋找成就,在推廣環保上盡一份心,因為並無太大壓力,自然困難就少。他說:「哪知道彎彎曲曲的就叫藝術,搞怪的東西就叫創意。」

一位經營回收場的老闆,搖身一變成為一名創作藝術家,鄭炳和表示,生活變得更多彩多姿,當身為一位老闆,是整天為生意、為錢愁、為生活而忙碌;當自己開始創作,成為人口中所稱的「藝術家」時,生活多了一個夢想、一個目標,原先是為生活,後來為了理想而努力,兩者的心境就大不相同,生活的領域寬了,自然心境就寬,「沒有壓力的工作,工作就成了興趣,不是嗎?」

作品背後

雖然一剛開始並沒有料想到作品會如此受人矚目,但後來他在創作中找到樂趣,所以決定踏上這條藝術的道路。其實,在鄭炳和作品的背後,都有一段屬於它所代表的故事,或是鄭炳和對人生的哲理。他在機器人的身上加入故事,讓藝術不再只是藝術,他想帶給觀賞者更多的思考,而從中學習知福、惜福與感恩的心。

就像此次在本校展出的「不滿足鐵衛樂團」,樂團裡有鼓手、指揮、主唱、薩克斯風手等。開始時,第一個是拉胡琴,很順的接著又收到小喇叭,他就想到可以做個喇叭手,接著又收到酷似吉他的造形,那就是吉他手。主唱也要,好像少了指揮又做了指揮,陸陸續續又收到一些可以做成樂隊的零件,自然就形成了「不滿足鐵衛樂團」。這一件作品就包含著鄭炳和自身追求的理想,他說:「我會用『不滿足樂團』的故事,告訴孩子們,對於自己的理想,要用『不滿足』的精神去追求。」

其實,除了在校內所展出的機器人作品外,鄭炳和還有一些作品透露更加深沉的感情,「觀悟」這項作品就是他人生哲學的具現。鄭炳和說,「觀悟」是啟發他的創作智慧開端,它是一個被主人丟棄的缺角花瓶,而他卻把它放置在工作臺邊,有一天在另一個角度觀看它時,「我一愣,竟是好的?」

他恍然大悟,凡是遇到挫折、不如意,讓自己轉個角度想想,「原來,我還是很幸運的。」每天與或完好、或破損的回收物品為伍,他從中獲得了不同的人生哲學。

當九二一地震、八八水災發生時,有生之年,身歷其境,遇上世紀兩大災難,究竟是幸或是不幸?幸─是還活著,不幸─卻看到無數死傷,他一直想在作品中表達內心的悸動,像「怒吼」代表的是九二一地震時的天崩地裂、風雲變色,哀鴻遍野,生離死別,鄭炳和目睹九二一,那夜巨變後的景象,烙印在腦海中,藉由此作品抒發情感。

他說,大自然是無情的,我們無法與環境抗衡,也只能默默承受,但別忘了,只要我們愛惜環境,能不用的紙張就別用,樹就可活命,土石流就可減少,不用的燈,就要隨手關閉,不用的插頭也要隨手拔除,節能減碳人人有責。「真的要好好善用僅有的資源。」這是鄭炳和目前最想表達給觀賞者的,他由作品傳遞愛惜資源理念,抒發對災難的悲傷。

珍惜,世界會更美

「把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廢鐵當素材,加以組合之後,創作出小朋友喜歡的機器人等的作品,覺得很有成就感。」

鄭炳和希望能讓大眾了解資源回收物的最終處置並非只是再生,而是可以賦予它們新的生命。剛開始從事回收業,他說營利的目的確實大於環保工作,「斤斤計較,只為生存。」漸漸回收有起色,從事回收的小販也多了,這時就會一直想,如何去推廣環保。很幸運的,第一具機器人的成功,讓他從此與環保工藝結緣,心想如果要做環保,一定從小朋友開始,深入觀念,才會有好的成果。讓小朋友自由參觀了解回收真義,如何分類再利用,不要過量製造能源損耗,愛物惜物的觀念。

一家回收場老闆,他運用各式各樣的廢鐵當作素材,用一雙巧手跟創意打造藝術,讓丟棄角落的廢鐵再次發光發熱。

「只要肯努力,你(妳)就是下一位幸運者。」鄭炳和說。

鄭炳和的部落格: http://web.archive.org/web/20110816001253/http://tw.myblog.yahoo.com/my-machine/
E-mail: machine0929@yahoo.com.tw

參考網站:
鄭炳和部落格 http://web.archive.org/web/20110816001253/http://tw.myblog.yahoo.com/my-machine/
(劉覽日期:2009年10月17日)

 

Spread the word. Share this post!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