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處雙語資訊平台ASK NCHU

葉步月《七色之心》的家族書寫──戰前至戰後的家族轉變與小說語言運用

文|林文馨(中興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二年級)

太陽光有七種顏色。當七色光束重疊時,就變成無色。人的心也有各種顏色。當人們不同的心融合在一起時,也會變成無色嗎?──節錄自葉步月《七色之心》

葉步月,在臺灣文學史當中是一位被遺忘的作家。

本名葉炳輝,1907年生於臺北市大橋町二丁目,自幼喪父,由母親養育成人,1930年畢業於臺北醫專,1933年開設私立醫院,1968年因交通事故於加拿大過世。相較於葉步月這個筆名,葉炳輝在日治時期顯得赫赫有名,1937年版的《臺灣人士鑑》中收錄其條目介紹,身為醫學博士的葉炳輝化身為葉步月後在文學創作上的耕耘,卻鮮為人知,在戰前、戰後發表了許多散文、小說、遊記及人物評論……等文學作品,其中又以1946年出版的日文單行本科學小說《長生不老》與偵探小說《白晝的殺人》長篇小說最為獨特,為日治時期大眾文學作家之一。葉步月以其醫學及科學的專業背景,開創了臺灣偵探小說之路;可惜戰後隨著臺灣人歷史失憶症,長期被臺灣文學史遺忘,不為人知。近幾年,《七色之心》得力於其女兒葉思婉與女婿周原柒朗鍥而不捨地將原稿從老家的角落中找出,埋藏多年的作品才有機會重見天日。《七色之心》的出土,使得葉步月除了偵探小說先驅的定位之外,也是戰後家族史小說書寫的先河之一。

《七色之心》這部長篇小說以日文書寫,創作年代為1958年至60年代之間,中文版於2008年二月由春暉出版社出版,小說時間跨越戰前與戰後,描寫1913年至1959年寡婦秋卿一家四代的家族成長史,是戰後第一部臺灣家族史小說,該書描寫臺灣人從日治時期到國民政府來臺,所經歷的歷史、社會、思想,以及政權轉變下,所面對的新舊世代衝突與家變的歷程。隨著政權的轉換,政府對於人民的稱呼也不斷地變更,從總督府時期的「本島人」到國民政府稱之「本省人」,人民在政治、經濟與文化上往往處於被動的接受,造成「主體」與「文化再現」的層面上不斷地位移與流動,這樣持續地解構與融和,建構出「臺灣人」獨特的風土民情。

小說當中,造成家族衰敗的主要原因,即是傳統觀念的轉變與現代化的進入。日治時期隨著殖民統治所挾帶的現代化歷程,不僅將現代化設備帶進臺灣,也將新思潮引入這個新興的殖民地。對於臺灣傳統漢人而言,一般民眾最直接吸收與感受到的「文化現代化」,不僅僅是異族文化的差異,逐漸瓦解漢人家族系統傳承的,更是「男女平等」與「自由戀愛」的觀念與風氣,藉由海外留學的知識分子傳進來,「先結婚再戀愛」或「無愛」的婚姻在傳統儒家教育指導方針是認命與服從。長期以來,女性在家庭的桎梏中未曾意識到平等的權利,直到男女平等的觀念傳入後,傳統服從的法條受到挑戰,造成新舊世代婚姻觀的差異,家族制度漸漸走向分裂。

《七色之心》中的啟一從小在母親秋卿的身邊長大,接觸儒家教育的時間也較長,即使長大後念醫學校,雖曾吸收新思想,也仍受傳統束縛,因愛情受挫加上不想讓母親傷心,不得不接受母親安排的婚姻,最後因厭倦婆媳問題而在外找尋刺激與溫暖。由此可知,當時的臺灣,西方的風氣雖漸漸吹進,卻仍然無法達到完全的效果,傳統所帶給人民根深柢固的思想牢籠,在秋卿與啟一的身上留下鮮明的烙印。

然而傳統的婚姻觀在戰爭末期與戰後初期遭受撼動,小說第三部即描寫國民政府來臺後的轉變,這時因外在政治因素,西方文化與思潮大量直接地傳入臺灣,日治時期的臺灣歐美文化吸收是經由日本轉介而來的,對於人民的現代化思維,僅只啟蒙的階段,而戰後的臺灣,雖有國民政府的戒嚴體制與文化審查制度,卻因國民政府與美國的雙向關係以及大量的留美學生,使得西方思維快速且直接的帶入臺灣,對傳統造文化造成根本性的衝擊。

新思潮的不斷撞擊,與期待溫暖家庭的落空,使得秋卿漸漸改變傳統的婚姻觀,雖已不反對自由戀愛,因自尊心強,無法一下子將舊觀念拋棄,於是面對第四代的婚姻與分家,雖不認同,但卻漸漸默認與接受。

「兩性的自由平等」與「婚姻的自主」造成「四代同堂」、「傳統孝道」的挫敗與崩潰,小家庭的產生使得大家族制度走向黃昏,現代化所挾帶的「小家庭」婚姻制度,對於代表傳統的「家族」而言,隨著教育的日漸普及與男女教育機會提高,使得原本穩固的龐大家族體系瓦解。

《七色之心》作為一部家族史小說,小說的時代背景自然是作者描繪主題之一,此文本時間橫跨日治時期與戰後初期,創作時間為1958年至60年代之間,此時為國民政府來臺初期,是政治地位需要穩固建立的時期,於是所有的政策與民眾生活皆需要配合國策,當時的文藝以「反共抗俄」為主流,文藝成為宣傳的工具,因為受限於當時的文藝政策,報紙的版面、文章的內容等皆無法自由地編排與出版,於是書寫的角度與選取的事件成為作者考量的方向。

《七色之心》分為三部,第一、二部描寫1931年至1945年秋卿成為寡婦到日本戰敗為止,第三部則是描寫1945年到1959年秋卿74歲四代同堂的夢想幻滅為止。以作者描寫執政者的手法來看,葉步月描寫日本殖民政府與國民黨統治的語氣是不同的,對於殖民統治與日本警察的使用語句較為嚴厲與批判,但是對於國民政府則略略帶過,只強調美國文化所帶來的影響與衝擊,甚至略過1947年發生的二二八事件,由此可見,當時嚴密的檢查制度使得作者的寫作方向與力道保守許多,作者描寫戰前與戰後不同的書寫角度,可以看出創作的外在背景對於內在書寫造成很大的影響。

除了「國家」與「家族」之間相互影響之外,小說中,作者常用「在臺灣……」來描繪臺灣的風俗民情,作者在小說當中介紹大量關於臺灣的風俗習慣與時代背景,這類介紹性敘述句可能與作者在寫作過程中預設「讀者群」有關,在《七色之心》之中,葉步月將讀者的屬性與族群納入在寫作過程考慮的範圍內,假如作者是想將此著作提供同時代同地區的讀者閱讀時,即不必大費力氣地詳述臺灣風俗與時代背景,因為作家與讀者有相同的生活經驗,不用特地去介紹描寫。但是,作者使用介紹性語氣來書寫小說,極可能是作者預設其讀者群為日本人。此篇小說原文為日本語,身為跨越語言的一代,使用中文創作有其困難性,加上當時國民政府對於日文的使用有所限制,使得跨語一代作家無法在當時文壇嶄露頭角,除了苦練中文或繼續以日語創作之外,他們別無選擇。葉步月在完成小說後試圖在日本出版,卻無機會實現,可以看出當時以日文創作的作品在臺灣政治環境下受到強大的壓抑。

《七色之心》故事圍繞在主角寡婦秋卿撫養三個孩子振興家族的故事,作者將時代背景滲入家族之中,使得家族史與臺灣歷史巧妙地融合,呈現給讀者豐富與完整的庶民圖像與臺灣精神;書中蘊含的戰爭經驗、人性描寫、女性形象、政權轉移下的社會變化……等歷史過程,也可說是另一種豐富的史料,足以提供後人參考與研究,也為臺灣文學史中的長篇小說,增添嶄新的一頁。

Spread the word. Share this post!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