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處雙語資訊平台ASK NCHU

藝術大觀園

文|林邠芬(中興大學中文所一年級)

走進校園,你是否曾細心關照過校園中的一草一物?除了眷戀黑森林、中興湖的自然生態,你是否曾經佇足於中興湖畔的母子讀書樂(《育》)雕像前?是否曾感動於《農家樂》那份素樸的喜悅?還是曾於惠蓀堂前《中流砥柱──中興傳奇》徘徊?或因著《動物植物很快活》喚起童心?更曾流連於藝術中心的展覽室樂而忘返?

扎根藝術

即使五育並重的口號總被高呼著,然而在現實中似乎總難達成,往往智育才是受人注目的焦點。因此,要在以農立校的校園裡增添藝術氣息,其步履維艱可想而知。場地不足、經費不足、支持不足、藝術鑑賞人員不足、人員編制不足……總總不足卻仍有有心人默默播種,扎根藝術。
近年法令規定,校內新建築物需提撥百分之一製作公共藝術經費,有推波助瀾之效。今年新加入校園的《中流砥柱—中興傳奇》、《動物植物很快活》和《航向幸福》便是因此項德政催生。由公共藝術設置召集人、藝術中心主任陳欽忠另尋艱難的道路,以別於以往招標的形式,特邀知名藝術家參與比件,通過校內外委員、藝術家評選,終於有一新耳目的作品。

文藝惠蓀

「石頭上寫什麼啊?」小朋友仰著頭問媽媽。一腳走進興大,連孩子都為巨大的刻石《孔學要旨》吸引,白色花蓮紋石上刻著的聖人之言「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集合當代書法名家王靜芝、陳其銓、汪中、杜忠誥諸先生的手筆,行的是不言之教。

對面惠蓀堂門口有位終日沉思的學者,他的腳邊常是學生休憩的所在。往左走則會見到一尊雙目低垂法相莊嚴的石像,據說它原是佇立於大陸西北僻遠的山區,其風格有北齊遺風,故被懷疑是北齊古物。

再循線走入惠蓀堂內,大片壁上掛滿了各家墨寶。藝術中心主任陳欽忠所書的《湯惠蓀校長週會講詞》與國內知名校友書法家任容清、林榮森、洪嘉勇、洪健豪等撰寫的「誠、樸、精、勤」校訓,訴說著中興大學悠久的校史與人文化成。

惠蓀堂裡是可容納4,500人的展演場所,唐美雲歌仔戲團、金光布袋戲、臺北愛樂等知名樂團、音樂家、舞蹈家和戲劇家,都曾應邀演出,儼然成為臺中的藝文中心。興大的師生們往往沉浸於藝術的饗宴,流連忘返。
舞臺兩側牆面掛有書法家杜忠誥書,許慈書撰的《湯惠蓀校長嵌名聯》。上聯:「惠風樂育,知無涯,學無盡,期精勤致力,明本明末,創新求進。」下聯則為:「蓀馥流芳,坐而論, 起而行,願誠樸持躬,有守有為,成己利人。」鏤刻於高10公尺、寬0.7公尺的檜木上,富有濃厚的藝術及教育價值。

惠蓀堂前的草皮上,散發著古文明遺跡氣息的《中流砥柱──中興傳奇》。雕塑者是當代傑出的藝術家涂維政,97年為中興大學公共藝術委託藝術家,更曾受聘為總統府做藝術空間規劃,打造全新藝文氣息而廣受矚目。本次以中興的校徽、特色、印象為藍圖構想,透過其擅長的圖騰雕塑為校園增添不一樣的色彩。

氣派的行政大樓

其雕塑原型存放於行政大樓一樓大廳,與藝術家余燈銓《航向幸福》的雕塑原型,許文融以中興五景:興大校門、黑森林、中興湖、湯公亭和惠蓀林場的研習中心,妙筆點染的長卷《中興玄覽》,和書法家戴蘭村巨幅禮運大同篇和大開大闔的對聯同時展出。

《航向幸福》的成品於98年社會科學暨管理學院落成後設置於該大樓的中庭。從船上大人、小孩引頸企盼的神情,可知迎接的是不遠之處的幸福所在。余燈銓74年時即為最年輕的永久免審查資格雕塑家,時年僅24歲。與涂維政同為中興大學97年公共藝術委託藝術家。

而行政大樓柱上,紅底金字,氣勢壯闊的對聯,是為迎接己丑新年,校友書法家陳星平藉中興大學共同科退休教授許慈書名聯「三陽開泰中興氣勢蓬勃,萬象更新大學功能益彰」所書寫的高軸巨幛。每年都會敦請不同的書法家重新書寫字樣,往往與蓊鬱筆直的黑森林相映成趣。行政大樓後方草皮亦有洋溢著一團和氣的《母子親情》雕塑。

除此之外,若是勤勞一些走上農環科學大樓2樓,你會看見散發濃濃的農場氣息的《農家樂》雕塑。大明工商將「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那份同甘共苦的辛勤和豐收後的滿足表現得極為生動傳神。

防檢大樓後方則有充滿童心的藝術家洪易以敏捷攀附在牆上的猴子、色彩斑斕的小狗和朝氣蓬勃的花草構成的《動物植物很快活》熱鬧展出,象徵中興大學對臺灣動植物防檢疫的貢獻,使得動植物皆活得快活,人們也快活起來了!

湖畔流連

中興湖三兩成群的鴨鵝、禽鳥,幾隻探頭縮腦的烏龜,假山、樹木與草地,儼然成為一生態圈。那是每個中興學子最愛流連的地方。

週末來散步的伯伯熱情地喊:「水喔!」讚美的是散落在湖畔成長系列《茁壯》、《萌》、《衍然而生》、《迎合》的石雕。它們以天然的黑色花崗岩錘鍊而成,與湖光水色、如茵綠草相互生息,融合一體,成為拍照、休息談天的最佳勝地。

湖畔王秀杞所作註明《育》的石像,明裡呈現出母子共讀的一份專注,暗裡分明流動著人倫血脈中說不盡的愛護及依賴,就像嬰兒初生時未剪斷的臍帶,愛與生命將如活泉一般,源源不絕,永不止息的傳承傳承……

沐浴完這融合自然與人文的美景,進入中興巍峨的黌宮前,你會再看見一件《蓄勢待發》的石雕,這裡不但是舒適的歇腳處,更常常成為同學討論功課的場所。況且在知識的寶庫裡充完電,誰不是蓄勢待發?

氣質黌宮

走入圖書館,迎面可見的便是書法家李轂摩汪洋恣肆,暢快淋漓的行書「藏圖書報刊浩如煙海,欲進德修業宜入寶山」(許慈書撰聯),其以畫入書的風格獨樹一幟,加以寶山中眾多懸掛的藝術名作,讓偌大的圖書館渲染了藝術氣息。而藝術中心就靜落於本建築的七樓,在白天喧鬧的校園裡顯得格外清幽。

藝術中心成立(77年2月)至今已屆21年,從前主任張豐吉到現任主任陳欽忠,都為了提升興大的人文氣息,不時向各方藝術家請益,並且定期舉辦了各項動態、靜態的藝文活動,包括:美術展覽、音樂會、戲劇表演、演講、國內外文化交流等等。如今經過21年的努力,不但藝術展辦得有聲有色,吸引眾多藝術愛好者及各大學院校前來取經、參觀,也讓藝術逐漸散佈校園每個角落。

今年藝術中心大門對面的牆上掛上了森林系四十六級校友在遲來的畢業典禮中捐贈的《中興龍卷》。此卷主要由攝影家董敏壯遊於合歡山,於山頂尖塔以360度攝影將中央山脈由北至南組成一幅長軸,是故看來氣勢磅礡,加以群峰龍形環繞,卷曲自如,有中興標竿之勢。陳欽忠受邀揮毫作記,更有畫龍點睛之效,增添無限風韻。

人們對美的眷戀應是天生的,期盼這份美的饗宴能夠繼續推動,喚醒藝術的靈魂,讓中興大學師生時時浸濡在美的世界。

 

參考資料:
1. 中興大學藝術中心,《國立中興大學藝術中心典藏作品集(一)》(臺中市:中興大學藝術中心,1988.6)。
2. 中興大學藝術中心,《中興大學藝術中心典藏作品集(二)》(臺中市:中興大學藝術中心,1997.6)。

 

Spread the word. Share this post!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