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處雙語資訊平台ASK NCHU

穿越時空的建築和雨豆樹的秘密

文|蘇美如(中興大學中文系三年級)

走在時空的迴廊,伴著悠揚的樂曲聲,一棟仿日式古建築在記憶裡逐漸浮現,是哪棟建築物穿越了時空?語言中心旁蓊鬱的樹木遮蔽了炎熱的夏季,雨豆樹蔭下藏著哪些秘密?

凝固的時間──小禮堂

小禮堂建於民國32年臺灣總督府臺中農林專校時期,時日本軍國主義意識高漲,建築開始出現「興亞式樣」及「帝冠式樣」兩種風貌。「興亞式樣」強調東方建築風格,包括中國式屋頂及東方式雕塑,窗戶則呈現阿拉伯式圓拱;「帝冠式樣」指屋身採西方古典建築形式,屋頂上加建尖頂,如同蓋上一頂官帽,故稱為帝冠式樣。而小禮堂恰好具備兩種建築風貌,在校園建築中顯得格外珍貴。

小禮堂曾經是舉辦學生週會、演講及上課講堂的地點,在舊惠蓀堂還未建立前,每逢期中、末考試時學生集中於小禮堂舉行大會考。除此之外,小禮堂也是學生社團活動中心,對許多師生而言,小禮堂充滿無盡記憶。

在中興改制為大學之後,增加理工學院及文學院,而小禮堂僅僅400個座位,學生人數的增加已使小禮堂不敷使用,加上年久失修,校內因而產生拆除重建的提議。民國87年,根據土木結構技師事務所及建築師事務所現場勘查後發現,小禮堂牆面皸裂,屋簷破損,內部有更漏水及滲水等現象,於是在第30次校務會議上決議拆除,以讓出作為電機系工程二館用地,而新的小禮堂預定建於今語言中心與綜合教學大樓之間。

然而小禮堂彷彿記錄著每個人在中興的點滴,再加上當時校園中具有歷史性的建築大多已拆除,小禮堂成了唯一連繫過去時空的景觀,因此拆除的決議使大家感到不捨,紛紛發起簽名連署活動,建議學校保留小禮堂景觀。

對於小禮堂的拆除與否,以及原址建築是否作為其他系館之預定地等議題,當年學生在BBS上各自提出兩種不同見解。部分學生希望能有新的電機系館可使用,而另一部分學生則主張保留校園原有景觀,師生皆有不同看法。經過多方討論與協調,終在第31次校務會議第24案中提出:小禮堂現址非電機系工程二館之理想預定地,校方更決定將小禮堂按照原有樣式及格局重建,連署活動才得以告一個段落。在新建小禮堂的過程中曾歷經九二一大地震,所幸終於民國89年順利落成。

如今小禮堂成為學生舉辦各種活動的場所,包括中文系的迎新晚會,園藝週相關產品展出。中間廣場傳來弦樂社演奏的悠揚樂音、中興劇坊的戲劇也在小禮堂演出。小禮堂風華再現,愉悅的音符,重新在小禮堂的迴廊響起。

綠樹偏宜屋角遮──雨豆樹

語言中心旁一棵茂盛的雨豆樹彷彿鑲嵌在建築裡,傘狀的枝葉濃密地覆蓋了陽光熾熱的火舌,樹蔭下流瀉了一地的清涼,粉紅色球狀的花於薰風的吹拂下呢喃低語著雨豆樹的秘密。

雨豆樹為含羞草科,為大喬木,小枝有絨毛,二囘羽狀複葉,小葉2~8對,卵狀長橢圓形,背面有絨毛,花冠淡黃色,雄蕊廿枚,深紅色,莢果堅硬扁平而彎曲,南美原產。

舊語言中心建築本體與植物相依,中央為天井,雨豆樹由天井上方擴張,其枝葉形成特殊景觀。當時外文系劇展活動即於此天井下舉辦,對學生而言,雨豆樹伴著他們一起成長,是戲劇演出的一部份,對雨豆樹有著深厚的情感。

根據語言中心黃國祥助教表示,921地震時語言中心遭受損壞,學校因而規劃重建。由於建築預定地之故,使雨豆樹必須移植他處。當時雨豆樹已枝葉扶疏,且和旁邊另一株雨豆樹成雙成對,是大家口中笑稱的「夫妻樹」;又以雨豆樹長成如此壯大需耗費相當長久的時間,因此師生們皆非常擔心移植後的雨豆樹是否能持續完好地生長,遂反對遷移。

景觀代表著記憶與認同,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和雨豆樹的故事與回憶。學生期望保存文學院記憶中的自然景觀,因而促使保留雨豆樹於原址的聲浪漸漸擴大。

於是,在民國91年3、4月左右,文學院和語言中心共同發起活動,舉辦說明會,為保留雨豆樹盡一份心力。並透過簽呈方式向校方遞交陳情書,簽名連署書,希望能更改語言中心的位置,以讓雨豆樹留在原地。所幸,校方亦重視此一事件,因而決定將語言中心基地往後挪動,更將建築中某個角落設計為凹狀,使雨豆樹得以在原處繼續生長。

每當清晨,雨豆樹下揮汗晨跑的人們,伴隨一旁嬉戲孩童的笑語,間或出現黑冠麻鷺覓食的身影,一幕幕自然與人文的畫面交錯,都是雨豆樹下新故事的展開。

銘刻的記憶

校園中每個景物背後都有一段故事,走在雨豆樹的樹蔭下,或看夕陽斜照的小禮堂,細聽著不同時代中興人的青春物語。了解過去校園景觀的變遷,讓我們更懂得珍惜擁有的一草一木。

 

參考資料:

特別感謝本校歷史系孟祥瀚副教授提供協助。

1. 李成章,《古代風華─小禮堂的今與昔》(臺中市:國立中興大學校友聯絡中心,2000)。

2. 李亮恭、劉棠瑞,《正中植物植物學辭典》(臺北市:正中書局,1974),頁277。

3. 徐明福、傅朝卿、張玉璜,《臺灣之美系列(III)─建築》(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2002),頁175。

4. 蕭介夫,《湯惠蓀校長逝世四十週年紀念校史文物展專輯》(臺中市:國立中興大學,2006),頁48。

Spread the word. Share this post!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