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處雙語資訊平台ASK NCHU

藝術與熱情的揮灑天地──中興老社團之三

文|林婷婷(中興大學中文所一年級)

中興大學的社團活動一直都維持著熱情與奔放的青春活躍。目前中興共有121個社團,包括了學藝性、服務性、聯誼性、體育性、康樂性、綜合性、自治性等多種類型。

學藝性社團如外語研習社、天文社、文學藝術研究社等較屬於靜態或人文關懷性質的社團。服務性社團有救助災害傷患服務隊、基層文化服務社、仁愛社等以服務人群、幫助弱勢團體為目的的社團。聯誼性社團有聯合學社、僑外生聯誼會、高中校友聯誼會等,是為了特定身分的學生所組織的聯合社團。體育性社團有自由車社、登山社、國術社、柔道社等,是以學習運動技藝、盡情揮灑汗水的活力社團。康樂性社團有合唱團、管樂社、國樂社等,以藝術和熱情交織而成的人文社團。綜合性社團和自治性社團則是以學校系別或行政單位為主所組織成的社團,用以當作學生和學校溝通的橋梁,如學生會和仲裁評議委員會等。

在這些上百個社團裡,中興學生依照自己的興趣,去選擇並培養五育均衡的課外活動。在這些社團裡有許多具有悠久歷史,例如康樂性社團裡的合唱團、管樂社及國樂社。這三大社團不但有數十年的歷史,也有許多精采的參賽和表演經驗。透過對這三大社團的了解,我們也依循著他們的腳步做了中興大學這數十年來的巡禮和了解。現在就讓我們來了解這充滿年代風華卻依舊具有無限活力的社團面貌吧!

代代相傳──合唱團

中興大學合唱團成立於民國40年,為中興大學最有歷史的社團之一,以提倡音樂風氣、散播音樂種子,並以文藝服務社會為宗旨。

在初創立合唱團時,當時定名「農學院雲鈴歌詠團」,並曾聘請名作曲家李中和及歌劇家林鶴年指導,但當時僅練習普通歌詠或二部合唱。到了民國44年改名「農學院歌詠團」,聘請作曲家李明訓指導,正式練習混聲合唱,並在該年參加臺北市合唱比賽,獲得社會組合唱及獨唱冠軍。而隨著學校改制,在民國51年5月更名「中興大學合唱團」。

民國60年學校升格為國立,本團亦改稱「國立中興大學合唱團」,並於民國62年聘現任指導老師吳榮桂至今。

合唱團歷史悠久,在文字紀錄方面的保存也非常用心。第14代合唱團團友簡白為合唱團寫下了一份紀錄,包括了:

第一任社長是劉也清。第一次校內音樂會是民國40年12月29日,也就是合唱團成立兩個月後。第一張獎狀是參加臺中市音樂比賽社會組得到冠軍。合唱團章程的起草人是第11代的林政治。這份紀錄還有第一次合唱團郊遊時間、旅行演唱會、歷任指導老師、歷來同堂聚會的諸多事蹟,可說是一份代表合唱團成長,也代表這數十年來的歲月痕跡,令人看了非常感動。

前任合唱團社長黃意函表示,合唱團最早期在惠蓀堂的二樓,後來學生活動中心大樓蓋好後,就遷到410教室,一直維持至今。

合唱團平時每週練習兩次,分別為發音練習、視譜、聽力練習、樂理、合唱及音樂欣賞等。到了寒暑長假更有寒訓、暑訓,一般來說是為了聯絡增進社友間的感情,而寒訓更是為了三月的全國音樂比賽集訓。除此之外,合唱團還有年度大活動,分別是對內的「同堂聚會」,對外的「巡迴演唱」。而依年次不同會在該年有不同的活動,使得合唱團在學校眾多社團中一直具有熱情和活力的特色。

在歷屆參加校外比賽的成績上,合唱團不但在民國83到87年連續五年榮獲臺灣省中區合唱比賽大專混聲組優等,並於91年和92學年度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大專團體B組混聲合唱比賽榮獲優等佳績。2002年代表學校參加全國大專院校績優社團評鑑榮獲優等獎,可說是成績斐然。

身為學校裡最老的社團之一,合唱團具有許多和其他社團有別的特色。例如以「代」來稱呼團友年代,在同年加入合唱團的學生,即是同代團員。從合唱團創辦以來,已經傳承到第58代了。

而從在校的團員變成為畢業的「團友」,為保持各代團友的聯繫,合唱團會舉辦「同堂大會」以聯絡感情。合唱團目前的作法是三年一次小同堂,五年一次大同堂。負責這項職務的是合唱團幹部「團聯」,團聯的工作是通知聯絡各代團友來參加同堂大會。同堂大會是合唱團的盛大活動,由現任團員上臺表演給學長姐看。歷屆團友也為此組成一個「團友理事會」,贊助現任合唱團,以達到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合作。

第50代團友賴威仲的同堂活動經驗較為特別的有二:一是參加過「五十代同堂」,由0代到第50代團員在學校惠蓀堂聚會,團員之間可能相差到五十歲,場面盛大讓當時只是大一新鮮人的他至今記憶猶新。其二是參加過由團友贊助到國外的表演。賴威仲表示,合唱團先前曾經讓團友贊助現任團員到國外演出,像2002年到美西、2003年到泰國、2005年在美東表演,而他自己參與2003年的泰國表演,體會到了畢業多年的團友熱情,不但讓他的社團經驗與其他學生不同,也感受到了社團如同一個大家庭的溫暖。

為了連絡合唱團各代感情,合唱團還發行《團務通訊》。這是由民國57年4月15日由第14代簡白團友所創辦,剛開始只有兩張的油印刊物,一直到現在變成20頁左右的打字平版印刷刊物。內容多半記錄現任幹部和團員行事概況、合唱團現況,以提供團友和現任團員了解合唱團。

合唱團目前社團人數大約40人,分有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聲部,不但是一個極有組織的社團,也是一個充滿溫馨和關愛氣息的大家庭。團友每代的向心力非常凝聚,對於學弟妹們關心更是隨時可見。例如「小螞蟻獎助學金」就是合唱團團友小螞蟻學姊的愛心。

小螞蟻學姊是第18代團友張淑娟的綽號,她對合唱團的關懷和愛心持續不輟。前任合唱團社長黃意函表示,前幾年小螞蟻學姊在大陸旅遊時意外去世,其家人便將一部分保險金捐出,贈與中興合唱團。這份獎助金用在於每年六月送舊時,贈與應屆畢業生的一份小鼓勵,讓小螞蟻學姊的愛心藉由這充滿關懷的獎助金持續延續下去。

經歷了半世紀歲月的合唱團,傑出團友自然也是不少。如卓仁祥目前是美國北德州大學音樂系主任,方繼為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教授,鄭蕙燕為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系教授,王金順為臺中獸醫院醫師等。

面對充滿回憶和軌跡的歷史,現任合唱團社長汪亞瀚表示,合唱團預計明年舉辦北區巡迴演唱,從未辦過大型活動的他感到有些戒慎恐懼,也期盼自己能夠將合唱團帶往更加活潑、更有活力的方向!

管音傳情──管樂社

管樂社是民國66年成立的,草創時期的設備並沒有很齊全,社辦的位置也搬遷過多次,最早是在現今學校收發室附近,後又搬到小禮堂,然後才到現在的學生活動中心大樓四樓403。

管樂社的社團活動相當豐富,每年固定行程有從9月開始的迎新茶會、10月以銅管五重奏演出的「傑出校友表揚大會」、11月的校運會、週會典禮樂演奏。另外,在12月會舉行「管樂社期末成果發表音樂會」,都顯出管樂社的凝聚力。

在寒假期間,管樂社也會舉辦「寒訓」,一方面是要持續樂團默契和樂器熟稔度,二方面是希盼加深團員的感情,最重要的是要為3月即將到來的「全國音樂比賽」做練習準備。

到了下學期,期初最重要的活動便是3月的全國學生音樂比賽、5月為週會典禮表演、6月期末成果發表音樂會,以及畢業典禮樂演奏。

第31屆社長黃瀞儀表示,其實大部分都是社上的活動,但有些是與學校合作於正式場合演出,例如週會、校運會、畢業典禮等,另外像學校結合外界企業舉辦就業博覽會時也會受邀表演。

面對社團活動眾多,在經營上是否比較容易遇到問題的疑問,黃瀞儀認為,社團難免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但管樂社社員的向心力都很強,管樂社向來都是在期初便公告一整個學期的活動,好讓社員有足夠時間做調配,這樣比較能夠減緩社員因課業而疏離社團活動的情況。

黃瀞儀對管樂社有相當大的期許,她抱持嚴肅謹慎的態度,希望進入管樂社的每位社員都能學得東西、滿載而歸。

黃瀞儀會對管樂社有這麼高的期待,是因為管樂社連續在96、97學年度的全國音樂比賽中區決賽拿到「特優第一」的名次。這不但是管樂社創社以來的最高殊榮,也激勵了每一位社員,期盼自己和管樂社都有超越過去的進步!

黃瀞儀說,會來參加管樂社的同學都是因為喜歡管樂,並且愛好社團活動,有些是在校時或過去有接觸過,所以希望管樂社能帶給大家沉浸在一起練習音樂的美好感受,並且去感受和大家團練後所帶來的成就感,「這和自己私下練習的感覺是很不同的。」

如此充滿藝術氣息和向心力的管樂社,幾十年來產生許多傑出校友。例如:

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助理教授陳珮臻是管樂社第17屆的社長。現任幻想管樂團團員張皓閔在過去就讀中興大學時,亦擔任管樂社的學生指揮。此外,也有許多社團校友目前都在音樂教室擔任音樂老師,將在管樂社所體會到的熱情和美好感受延續下去。

黃瀞儀表示,從剛接手社長職務的懞懂陌生,到處理社團事務過程中的跌跌撞撞,在管樂社的服務讓自己成長了許多,不但要對外,如要面對學校或外校社團的聯繫,對內則要凝聚社員的向心力,這些都是一種歷練。她認為,這些經驗在未來就業或處理事情上,都能帶給自己許多幫助。第32屆社長的徐筱筑對此也表示,在擔任社長職務後,自己從中得到最大的改變是對事情的處理方式,能以更加圓融、前瞻性的角度去看待人事,這是極為寶貴的學習經驗。

對於管樂社的期許,管樂社現任社長劉書妤表示,期盼管樂社能夠更蓬勃發展,並能與各大學管樂社切磋交流,今年與逢甲大學、中山醫學大學、中國醫藥大學聯合舉辦的四校暑訓,即是這個計畫的第一步。她也希望未來能將管樂社帶向對外活力四射、生氣蓬勃,對內團結凝聚、技藝精進的美好形象!

絲弦悠揚──國樂社

中興大學國樂社成立於民國53年,至今已走過近40年的歲月。草創之初,僅是由幾位熱愛國樂的學長姐們組成一個小型樂團;時至今日,已成一個體制完善、頗具規模的國樂團。

民國77年便加入國樂社的莊愷檀表示,過去國樂社的位置在舊小禮堂裡,而現今的小禮堂已是重建過了的,過去因為舊小禮堂的拆除改建,有兩年左右的時間國樂社位在學生活動中心大樓裡,後來才又搬遷到目前所在的小禮堂旁的二樓,不僅有專屬的團練室提供社員練習與大團合奏,也有單間的社團辦公室。

中興大學的國樂社在學校社團的編制算是大型社團,有吹管樂器、拉弦樂器、彈撥樂器、打擊樂器等。

吹管樂器包括笛、簫、嗩吶、巴烏等。拉弦樂器有二胡、中胡、板胡和格胡等。彈撥樂器有琵琶、柳琴和阮咸。打擊樂器則有鼓、鑼、鈸等等。

由於參與練習的樂器實在太多了,國樂社平時的練習會依組別不同分別帶開,再挑出一天整團一起練習。

國樂社在師資方面,分別邀請了中區知名指揮洪佩珍指導團練與南胡組教學,吹管方面是由臺中市立國樂團團員莊愷檀指導,因此社員在音樂技巧方面得到相當好的指導與學習。

莊愷檀在民國77年因緣際會與中興國樂社接觸,並且有過合奏經驗,因此對國樂社有特殊的情感,所以常常在空閒之餘便與國樂社的同學互相切磋樂器、樂理。那時的莊愷檀年紀與國樂社社員差不多,國樂社同學也因莊愷檀平易近人、謙和友善的態度,暱稱他為「學長」。莊愷檀笑說其實他並不是中興校友,但或許就是這種隨和的態度,讓莊愷檀在國樂社結交許多音樂上的知音,亦使國樂社具有謙謙君子的和善風範。

問及這二十多年來國樂社的變化,莊愷檀以淺白但卻極為有趣的角度來說明。他認為國樂社這些年來的變化就如同我們生活的小社會般,隨著時間、科技的流轉進步,也產生了相似的面貌。例如過去社員彼此聯絡都是靠社辦裡的「留言本」,留言本的內容除了聯絡人事、心情抒發,也是當時社員用來維繫感情的工具。但現在隨著科技的發達,社員通常都用電子郵件和MSN、手機簡訊來連絡,可以說從國樂社看出世代的轉變。

國樂社年度例行的大活動有上學期的期末成果發表會、寒訓,下學期的「中區大專聯合國樂營」、全國音樂比賽。

現任國樂社社長許弘德解釋,所謂的「中區大專聯合國樂營」是指由中區各大學如彰化師範大學、臺中教育大學、東海大學、朝陽科技大學、臺中技術學院、中國醫藥大學、中山醫學大學等校聯合舉辦的國樂社營隊,像是去年2008年就是由中興大學主辦,今年第28屆國樂營則是由逢甲大學於7月27日到8月2日主辦。

在對外比賽上,國樂社的成績也相當出色。許弘德說,國樂社參加「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分別參與了40人以上的大型團體組,以及限定15人以下的「絲竹小團」,結果連續兩年都獲得優異的成績,96學年度榮獲大專團體B組為第三名,「絲竹小團」則是得到冠軍,97學年度更是同時獲得大專團體B組及絲竹小團雙料冠軍。

在國樂社悠久的歷史裡,也出過許多傑出社友。例如中興大學昆蟲系副教授楊曼妙及葉文斌,以及中興大學生物科技學研究所助理教授胡仲祺等。這些老師現今仍會參加國樂社舉辦的活動,可見國樂社濃厚的社員情感。

面對未來,許弘德以踏實的態度來看待國樂社,除了維持往年既定的行程,還希望能夠加強國樂社的硬體設備,例如樂器的更換等。由於今年是中興大學90週年,國樂社預計要在10月30日於惠蓀堂舉辦音樂會,他希望國樂社能夠完美演出。

 

Spread the word. Share this post!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