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處雙語資訊平台ASK NCHU

品格教育的重要環節──勞作教育

文|王雯慧(中興大學中文系二年級)

每個星期四的下午,在中興大學的校園裡或是各個系館中,都有一群群的學生辛勤的搬著掃地用具、有說有笑的在打掃學校環境。這是中興大學必修的「勞作教育」課程,本校的勞作教育最初是仿東海大學在民國44年創校時即成立的勞作教育,義務性勞動整理校園也是一種生活教育。這種勞作教育的課程在往後有越來越多學校仿習,例如中山、成功、中正、靜宜等大學。

中興大學自民國87年設立了全校性的勞作教育,宗旨是為了促進大學生五育均衡的發展,培養學生健全人格、良好品德與正確價值觀念,希望未來出社會後能夠主動服務人群,促進社會的良性互動。目的在於增進學生參與學校事務,以落實愛校精神,並促進學生人際關係,培養學生勤勞美德與榮譽感、責任感,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對校園環境提供應盡之義務。

勞作教育是一門必修課程,由全校學生共同來維護校園的環境,由校長召集、指導本校勞作教育之策畫、推動與執行。委員包括教務長、學務長、總務長、研發長、各學院院長、會計室主任、體育室主任、教官室主任、共同科主任、各學院教授代表各一名及學生會代表一名。

中興大學最初並沒有設立這種全校性的勞作教育制度,而是以像助學勞動的性質,由訓導的勞作組負責,目的在協助家境清寒或有需要的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凡是學生願意藉自身勞力換取經濟補助者,均可按章申請,按照打工時數來賺取薪資。

60年代的中興大學正逢校區擴建的時期,需要許多勞力來整理校園環境,例如綜合大樓前的「南園」剛開闢需要平土、弘道樓興建後週遭也需要平土和種植樹木、中興湖興建後周圍的種樹植草、學校牧場的整理,都需要人手的幫忙,學校的助學勞作不僅給予有需要的學生工讀機會,也補足了學校總務處勞力缺乏的情況。

中文系主任江乾益在民國64年入學時也曾做過勞動教育的服務,當時的勞動服務包含了室外環境的打掃和室內常態性的公共維護。江乾益回憶,當時他和三個同學一起管理中興湖旁的「雙池」(現在已改建為溫室)。早上六點太陽剛升起的時候,就要起床打掃負責的區域,有時拿著鐮刀割除雜草、有時拿著鋤頭翻土。每當週末,學校都會開放雙池給民眾來賞景釣魚,因此還要負責收管門票和注意遊客全,由於收費便宜、景色又好,週末的雙池旁常常坐滿了釣魚的遊客!

管理雙池,江乾益覺得最有有趣的是莫過於「餵魚」了。剛運來的草魚小魚苗僅有小拇指般大,一開始就到附近的池塘撈浮萍餵這些魚苗吃。等到魚稍微長大了,就開始為餵吃嫩草,最後草魚越長越大甚至到達十幾斤,工讀生就去割香蕉餵這些又肥又大的魚。看著自己一手養出來的大肥魚,心中有無比的成就感。江乾益還說,有一次一隻大魚一躍而起,因為太龐大了,還把一個站在池旁的人給撞昏了!

民國87年,學校開始將勞作教育設立成全校性的必修課程,時間實施2小時,勞作教育參與者和性質,與之前的勞動教育都有所不同。早期的助學勞作屬於專業化的工作,學校依個人的專長能力去分配工作,而現在的勞作教育屬於普遍性的工作,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負責範圍,由系上勞作導師或教官與小組長帶領勞作,每學期績優者發給績優獎狀,全學年全勤者發給全勤獎狀。

當時學生不大能接受這種規定的勞作課程,因此學校遭到學生相當大的反抗、抱怨,問卷調查幾乎都是負面的聲音居多,但是在學校努力的宣導、告訴同學這種課程的重要性之後,勞作教育才漸漸被接受。

勞作教育的設計著重品德與群性的發揮,希望同學除了書本上專業的知識外,更增加人文素養,多一個揮灑善良人性的空間,養成學生自動、自發、自立之精神。

本校勞作教育以大一新生及未修畢轉學生為實施對象。到了每個禮拜四的下午八、九節課,都會看到同學在系上的打掃區域,有的拿著掃拖清潔系館的地面、有的和同學合力搬著掉落的椰子樹葉、有的拿著竹掃和竹簍在花園裡掃落葉,或是拿著舊報紙賣力的擦玻璃。在陽光下,照映著這些辛勤工作的興大學子,而臉上的汗珠也因陽光的照射,更顯得閃閃發亮,因為付出而流下的汗珠更顯得美麗。

大一新鮮人在剛進大學時,一開始都會覺得勞作教育很多餘,許多同學都會覺得:「每次在大太陽底下或是下大雨時打掃,就會很哀怨的想為什麼要掃地?」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後同學們發現:「掃地時每次分的組員都不同,可以和很多人聊到天,增進同學間的感情,也讓自己生活的環境變乾淨,感覺很不錯。」其實勞作教育在短短的兩個小時之內可以讓剛進學校的同學互相認識、熟悉,每次打掃都是由「勞作教育小組長」負責分配工作區域,每次的工作都會和不同的人一起打掃,久而久之就可以很快的認識對方。從這個觀點來看,勞作教育的實施不僅可以美化校園環境,增進學生的生活和品格教育,在人際關係方面也產生很大的作用。

有土木系學生說到對勞作教育的感想:「從小學開始就有學校分配打掃的習慣,上了大學本來以為沒有這種打掃工作了,其實打掃身邊的環境是關心自己生活和整潔的方式,也是一種對自己負責的表現」。有行銷系同學提出不同的見解:「有些系館本身已有請工讀生負責打掃系館內,因此學生打掃系館似乎有些多餘。建議可以用服務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自行選擇服務的項目來抵勞作教育,若是沒有特別的服務學習表現者,再分配打掃校園。」

由於有同學的建議和多次的反應,學校在97學年度開始試辦「服務學習」的課程,目前是由課指組管理。服務學習的課程是由同學自由參與選修,同時可以抵免勞作教育的課程,每個星期都要服務兩個小時才算完成。所謂服務學習是學校和學生社團互相結合的一種活動,由同學興趣參與而得到學習。有的同學選擇了「基層服務社」,到兒童之家或是附近的國小協助需要幫助的小孩;有的同學選擇「山地服務社」,跟著社團一起到偏遠地區給那些需要關懷的老人小孩們一個溫暖;或是選擇到「慈青社」,擔任環保的志工。學校也和所在的鄰里互相結合,讓興大學生不但愛惜自己學校的環境,同時將範圍擴大到整個社區,主動幫忙維護校園之外的環境,達到友愛社區、互相幫助的目標。服務學習的課程在試辦一年後成效不錯,預計在98學年度正式啟用,並且歸勞作教育輔導組管轄。

勞作教育是品格教育的一環,養成學生自動、自發、自立之精神,不只在智育上有所發展,群育方面也要注重,體驗手腦並用,養成負責、守時、勤勞、合作、服務的美德。每個人都有使用到學校的公共財,盡一份力清理自己使用的環境也不為過,用勞作的方式讓學生知道更要愛護校園,在使用學校的資源時也會愛惜。學校的勞作教育也不斷的在進步創新,不僅是基本的打掃校園,更將服務學習擴大到了社團和社區,讓同學可以興趣選擇,達到真正的服務的目的。因為有大家的參與,將使我們的身邊的環境更整潔美麗,也將因此使我們更加體會人生的真善美,而更添美好的回憶。

 

Spread the word. Share this post!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