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處雙語資訊平台ASK NCHU

臨別前夕──專訪文學院林富士院長

文|高嫆淑(中興大學中文系三年級)

2010年7月30日,國立中興大學文學院「鹿鳴文化資產中心」正式掛牌運作,在邁向頂尖大學的目標中,又向前挺進了一大步。

由文學院院長林富士創立的「鹿鳴文化資產中心」,分成數位典藏、數位學習(含語言學習)、文化創意(含藝術創作)、數位媒體(電子報、電影工作坊、網路電視臺)4個工作室,提供學生在人文、藝術、傳播媒體上的學習和創作園地。

林富士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借調中興大學擔任文學院院長(2007.8.1──2010.7.31),以高瞻遠矚的見識、勇於開創的精神,為中興大學打下因應新時代的發展基礎。在3年任期屆滿前夕,林富士接受鹿鳴電子報專訪。

記者問:中興大學以農立校,學校偏重理工農三科,為何想要在這樣的學術環境之下創立鹿鳴文化資產中心?

林富士答:主要是我作為一個歷史學者對於時代劇烈變化的因應。這個變化主要來自兩個新的浪潮:數位化與全球化。這兩個浪潮正在進行中,對於人類的衝擊,大家或許有所警覺,但仍未全面性的因應。

我關心我們的下一代是否能認識這兩股浪潮的力量並且掌握與應用,希望透過鹿鳴文化資產中心的建置,讓興大文學院及其他學生充分利用數位科技去學習並繼承我們既有的文化資產,進而創造這個世代的文化資產,並把舊有與新創的文化資產向外傳播,豐富未來人類社會的文明與文化。

問:電影工坊與網路電視臺需要挹注大量資金,但未必會有立即成果展現,在這樣的情況下遭遇哪些困難?如何面對大家的質疑?

答:錢,當然是大家最關切的。在硬體設備上,尤其是新的數位科技不斷更新,需要大筆資金購買,但很幸運地,我們獲得教育部頂尖計畫的補助,還有蕭介夫校長大力支持,以及文學院本身與校內幾位院長的協助。

硬體設備的部分是簡單的,最困難且讓我最憂心的,還是我們的學生似乎尚未意識到,學習這些技能對自己、對臺灣甚至對整個人類未來的發展是何等重要的事情。如果我們的學生不具備這樣的觀念,那麼學習的動機相對較為低落,這是我認為的最大障礙。

另外,部分教師同仁在面臨教學資源分配時也產生疑慮,他們認為這不是正規課程,也未納入體制的一環,為何要花心血與力氣去做非我們所長的工作?因此,如何永續經營,也是我在推動時所遭遇的阻力。

歸結來說,都是在於人的觀念問題,如何扭轉仍有待克服。

問:我們這一代的大學生,應該在大學階段培養哪些能力,好因應未來在社會、職場上的表現?

答:我始終強調,無論是文學院學生或其他科系學生,只要是作為一個「人」,都有以下四種能力須不斷的鍛鍊,首先是學習能力。身為學生的你們可能會覺得學習哪裡會有問題?然而學習並非如此簡單,這是心志的鍛鍊過程,學習也不侷限於校園,還要能隨時隨地學習,並且終身學習。

學習之後,要能夠創造,若只是一味的學習,則將淪為別人的附庸。如果想要對社會作出貢獻,首先須找到自我的定位,發現自己的主體性,這就是創造──展現與他人不一樣的風格,並使其有值得學習之處。無論是文學的展演、藝術的創作、人格的表現,抑或思想的形成,皆是創作。

有了創造的能力,再來就是表達能力。光有創造其實是不夠的,假使無法將之完整表達,別人也就不會知道。傳統文學院的訓練,便是運用文字,也就是書寫,而新的時代不一樣了,口語、肢體動作、多媒體,甚至音樂、圖像、妝扮都是表達的重要方式。

最後是溝通能力,一個想法的表達總會招致不同的意見,我們該如何回應?除此之外,文學院學生還肩負一項責任,就是幫助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以及人與大自然的溝通,作為人文專家的我們責無旁貸。

以上四點是我作為文學院長希望你們在大學四年或五年當中要鍛鍊與掌握的部分。

問:剛才我們進行訪談的前置作業時,看見院長正專注閱讀書籍,院長想必認為學生也應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不知有沒有推薦的書單?

答:文學院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各領域皆有所長,很難說一定要讀什麼書,不過我倒是有一個想法,希望下一任院長能幫助推動,就是請各系提出一份自己領域中必讀的經典,在畢業之前,學生至少要從中挑出十本來閱讀,並且書寫心得報告。
如果問我無論哪個科系都一定要讀的書,我強烈推薦《論語》。首先,它相當的薄,但在每個不同的時間、階段、心情之下重溫,都會有不同的體會。《論語》主要分為兩個層次,一是道問學,一是尊德性,道問學在於知識的探索,而尊德性則是個人的身心修養,兩者密不可分,無論什麼性別、年齡、境遇,永遠都會需要掌握一些基本共通的原則。你可以不同意它,但是它會刺激你去思考,並在適當的時候作為提醒,這是我不斷翻讀並推薦的原因。

老子的《道德經》我也相當推薦,它提供我們待人處世不同的判斷與價值的選擇。《論語》和《道德經》代表中國傳統文化最精華的部分,值得我們再三咀嚼與思索。

此外,我也希望你們保持閱讀的熱情,並終身持續。

問:院長認為大學4年當中有哪些事情必須體驗經歷,好作為未來人生的經驗參考?

答:除了知識、技能的學習以外,最重要的還是在於人際關係的建立與培養,簡單來說就是要有朋友。朋友是一生重要的資產,也是自我成長的最佳利器。大學時代的朋友基本上比較單純,通常基於學習或生活空間的重疊而認識,並不涉及利益的考量,是以可深交、淺交,互相激盪與碰撞,出社會以後想要建立這樣的友誼關係極為不易,因此要好好珍惜沒有利益瓜葛之下所結交的朋友。我們常說每個朋友都是一扇不同的窗戶,透過他們所看見的世界是全新的,因為朋友,自我的世界就更加壯闊。回歸儒家的說法,「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因此結交朋友是大學時代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其次是對世界的認識。旅行是必要的,孤獨前往的過程中會發覺自己與他人的差異,旅行使用到的感官與身處熟悉環境時完全不同,陌生的環境使感官靈敏、活躍,並且激發各式各樣的潛能。旅行對人的重要性何其大,更何況是對於有體力、有好奇心的大學生。

我也強烈建議至少要有一學年的社團經驗,無論何種形態都會打破系級與院所的限制,藉由表達與溝通,提升自我,開創嶄新的格局。

問:院長對中興大學學生的期許為何?

答:中興大學有90年的歷史,以農立校。農業是人類歷史的開始,至少有4,000年重要文明的發展都建立於農業之上,而未來無論是數位化抑或全球化,人類的生存仍須依靠農業。中興大學在這個部分是世界級的一流大學,其使命在於養活全世界,這是一個何等尊貴榮耀的使命,因此不要認為以農立校就矮人一截,也不要把發表論文、生產研究報告、獲得多少補助等作為衡量一流大學的標準。作為一所一流大學著重在學生的精神層面,中興大學的學生有沒有照顧全世界人類的志願?所作的研究究竟是為了個人的利益還是為了整體社會的發展?我希望中興大學的學生都能懷擁著這樣的想法與自我肯定,並且承擔起中興大學九十年以來的使命,繼續為人類的長存而奮鬥。我想這部分是中興大學能做,而其他許多學校所不能做的。

更重要的是,我在鹿鳴電子報《何謂一流的國立大學?》文中提到,我們學生所需要培養的是「詩書寬大之氣」,這種寬大之氣是靠個人自我的提升,而非外在的肯定、評斷所能培養,一切端看個人努力。

問:請院長給參與鹿鳴電影工坊、電視臺、電子報的同學們一句祝福的話。

答:分享,世界就遼闊。不吝於跟全世界分享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心胸寬廣,彼此的世界也就因相融而開闊。

 

側寫

7月9日上午,為了採訪林富士院長,我與鹿鳴電視臺一行人前往綜合大樓9樓院長辦公室,辦公室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富麗堂皇,整面牆的書櫃顯示這裡的主人愛好閱讀,整潔乾淨的桌面更是主人有條不紊的的展現。

林院長一襲白衫,就坐在辦公桌的後面,安適的閱讀手裡的書,滿室書卷味迎面而來。閱讀,正如林院長所強調的,是一生中必須不間斷的進行與汲取。

院長大事紀要(2007.8.1-2010.7.31)

1960年 出生於臺灣雲林
2007年8月1日 兼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至2008年7月31日)
2008年 獲本校97年度建教合作計畫績優獎
2009年 獲本校98年度「特別貢獻獎」
2009年 主編《興大實錄:國立中興大學九十年校史》、《興大實錄:國立中興大學九十年校史‧圖文集》
2010年 獲本校99年度「特別貢獻獎」
2010年 申請興建「人文大樓」,獲得5億元興建經費(校方編列2.7億元,教育部核補2.3億元),並於同年正式展開興建工作。評鑑部分,除了協助中文系、外文系、歷史系、圖資所接受高等教育評鑑中心之系所評鑑,並獲全部「通過」之佳績之外,更幫助中興大學接受教育部「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之考評,並獲通過,全校每年獲4.5億元,人文、社科共獲配4500萬元。課程部分,開創了「創作與傳播」學程、數位典藏學程、數位技能課程等,給予學生多方涉獵的機會。
(參考文學院網站──國立中興大學文學院院長工作紀要http://www.cla.nchu.edu.tw/people/about07.htm)

 

Spread the word. Share this post!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