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處雙語資訊平台ASK NCHU

與世界分享的精神──鹿鳴文化資產中心

文|張家慈(中興大學中文系三年級)

2010年7月30日,鹿鳴文化資產中心舉行開幕儀式。經過國立中興大學文學院一年多的籌備,此中心整合了既有的影音教育與數位媒體資源,並規畫數位學習及文化創意課程,期能提升本校師生數位媒體的教學環境與創造力。

為了因應今日媒體資訊爆炸的時代,以及數位化科技與全球化浪潮所帶來的衝擊,國立中興大學文學院長林富士創辦了鹿鳴文化資產中心,期能培育兼具人文素養、創新精神、國際視野與數位科技等能力的人才。

鹿鳴文化資產中心設置於語言中心一樓、原文學院圖書室處,中心分為數位典藏、數位學習、文化創意及數位媒體四部分,預期透過圖書資訊、語言訓練、數位出版、數位媒體、數位典藏等多元專業教育,能夠達成傳承、創造、管理及運用文化資產的四個目標。

數位媒體
數位媒體包含既有的鹿鳴電子報、鹿鳴電影工作坊及鹿鳴電視臺,除了設置師生學習編輯出版、媒體製播及影像創作等課程,亦提供平臺讓師生能實際發揮所學技能。

鹿鳴電子報

鹿鳴電子報於2008年創刊,一個月出一期,募集的學生經過「基礎攝影」、「新聞編輯、採訪與寫作」等教育培訓後,正式成為電子報記者,開始實際採訪寫作。記者完成的稿件經過審查後,成品皆刊登在「中興大學文學院《鹿鳴》電子報」網站上,藉由電子報實務操作,期能提升學生溝通及表達、文字及創造、電腦及設備操作、問題解決,以及攝影實作能力。

鹿鳴電子報內容涵蓋了校園生活、校內活動、風雲人物、自然生態及文學藝術等層面,共有十個版面,分別為:特別企劃、焦點人物、記憶攝像、閱讀品酌、生活拾遺、文學凝視、自然剪影、文化鉤沉、藝術迴廊、訊息匣子。每期版面由主編作適性分配,讓記者輪替報導,藉由版面的輪替,培養學生對各類型新聞的敏銳度。

鹿鳴電子報也對外徵求稿件,鼓勵各種類型的投稿,以期實質提升文學院創作的風氣。

2. 鹿鳴電影工作坊

鹿鳴電影工作坊成立於2008年,初名「興大夢工廠電影製作培訓工作坊」,後於2009年由文學院長林富士更名為「鹿鳴電影工作坊」。

文學院在推廣人文藝術空間規畫的藍圖中,設有平面藝術、數位電子看板、裝置藝術、表演藝術、影像製作、庭園藝術等六大方向,其中在影像製作上計畫從了解電影開始,藉由駐校導演及駐校作家的參與,讓學生學習藝術欣賞及影像創作,並且著手完成一部電影,鹿鳴電影工作坊便是在這樣的想法下產生。

2008年成立後培訓的第一屆鹿鳴電影工作坊成員,經過劇本寫作、一連串密集的課程研習,在指導老師簡偉斯的領導下,於2009年暑假完成《筆記本》與《啤酒肚》兩部電影短片,並於2009年10月在綜合教學大樓13樓國際會議廳首映。2009年10月舉辦《嬉‧影人》影展,除了舉行座談會、成果交流,更有《興大人說興大事》短片競賽活動,藉由影展讓工作坊成員有更多機會參與實際拍攝與後製,提升電影拍片技能。

鹿鳴電影工作坊成員平時亦有許多攝影實習的機會,藉由校內外活動的拍攝來熟悉機器的使用。

目前電影工作坊第2屆成員在指導老師周旭薇的帶領下,成果電影《節日超人》已經進入後期製作階段,預計9月或10月首映,地點在綜合教學大樓13樓國際會議廳。下一屆電影工作坊成員的招募也計畫在10月左右開始。

3. 鹿鳴電視臺
鹿鳴電視臺於2009年開始籌備,同年11月招募種子成員,2010年3月進行培訓課程,訓練學生採訪、播報、節目企劃和攝影後製等專業技能,目前電視臺節目分為新聞性節目及軟性節目兩部分。

鹿鳴電視臺新聞節目名為《鹿鳴新聞周報》,預計開播後每星期出一次新聞。電視臺成員藉由製作《鹿鳴新聞周報》,對於新聞拍攝及攝影棚實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軟性節目部分由學生自己發揮創意去做節目的企劃,經由指導老師趙寧宇審核後,目前正式進行製作的節目有四個:針貶媒體亂象的KUSO戲劇性節目《還在想》、啟動新聞與藝文內涵的談話性節目《議起午茶》、網羅中部各大校園商圈的美食節目《校園集食通》,以及發掘中興生活各種面貌的綜藝節目《鹿鳴秘密會客室》。

鹿鳴電視臺目前已開始各個節目的製作,預計今年九月開始試播,並於10月正式開播,到時將會在校內各個有電視牆的系館播放節目,另外也會在網路上開設一個專門的平臺,作為鹿鳴電視臺節目播放的管道。

鹿鳴電視臺的設立,除了規劃整合運用鹿鳴電子報的新聞資源及鹿鳴電影工作坊的技術團隊之外,更重要的是培訓一批影視尖兵,期許電視臺不僅為校內師生提供發聲、展演的場所,更成為鹿鳴文化資產中心及中興大學對外宣傳的管道。

數位學習
鹿鳴文化資產中心藉由跟語言中心及通識教育中心的合作,將現有教材及校內外各種合法取得的文化資產,製作成數位學習教材,並且利用語言中心設立的數位學習坊內所設有的各類英語檢定考試,以及數位學習軟體等各種資源,研製語言學習數位教材、推廣各種語言測驗,增加學生學習機會。

數位典藏學程
數位典藏(Digital Archives)是以拍攝、全文輸入、掃描等數位方式,將重要文物、史料、照片、影音等記錄保存,並加上對這些文物資料的描述,最後以數位檔案的形式儲存下來。

文學院於2007年獲得教育部補助開辦「數位典藏學程」,由文學院圖書資訊學研究所主導,外文系、歷史系、資訊管理學系等共同支援開課,開辦2學年共24學分之學程,透過技術與實作課程,進行數位典藏專業能力的養成。

學程以招收文學院學生為主,期望引導學生從人文關懷與社會意義的角度來檢視數位化工作,培養學生靈活思考的學習精神。

學程主要致力於培養學生建立數位典藏的概念知識,引導學生利用現有的數位典藏計畫資源,使學生具備Metadata的建置能力等。2009年調整課程內容,將學程名稱改為「人文數位典藏與加值應用學程」,學程由淺入深規劃包含基礎課程、應用課程、技術課程和實作課程共27學分,分兩學年實施。期望學生能為數位資源設計出有加值效益的產品,透過課程培養學生開發文化創意的潛能。

 

課程名稱 學分數 授課教師 課程介紹
數位典藏概論 2 詹麗萍 為本學程的共同核心課程,主要內容包括數位典藏的基本概念、發展狀況、建置流程、系統規劃與管理、相關技術等,提供數位典藏實務的理論背景,擴展學生對數位典藏的認知與視野。
數位文學 2 李順興 透過本學程的學習,學生可具備Frontpage、HTML和其它網頁應用功能之能力,並能習得分析古典文學超文本作品的表現方式,以及學習結合文字、影像和互動式的超文本寫作。
臺灣文學與文化資產的數位資源應用 2 廖振富 本課程將引導學生,透過數位網路資源之實際應用,配合田野調查實際練習,藉以瞭解臺灣文學與文化資產之豐碩內涵,進而強化對臺灣文化之自信與認同。
Metadata概論 2 張慧銖 「Metadata概論」為本學程的基礎課程之ㄧ,課程設計的目的是為加強學生組織數位資訊的能力,使學生了解Metadata的概念與設計理論,以及其對組織、檢索與應用數位資源之意義,了解各種數位藏品之相關Metadata,掌握建置Metadata的流程與相關工具。
多媒體系統(含數位攝影) 3 林詠章 本課程將推廣建置數位典藏所需的經驗及技術,並加強典藏單位對建置數位典藏的概念與能力,以及提供目前政府單位數位化技術發展之資訊,並進一步教授如何建製多媒體系統,使典藏內容多媒體化。
臺灣歷史數位典藏與應用 2 孟祥翰 本課程旨在引導同學將自身所長之文獻史料詮釋的能力,運用於數位典藏,開發文化創意的潛力。
數位內容加值 3 郭政忠 數位內容產業之加值有賴服務的創新與研發,歐洲及世界先進國家積極推動各項數位化加值服務研發與設計計畫,希望藉此協助臺灣企業以加值產業化來提升服務經濟的產值。
歷史GIS與數位典藏 2 顧雅文 本課程緊扣數位典藏、GIS與歷史,介紹其間的相互激盪所帶來的影響。課程中將安排四個部分的實機操作,與講述交錯進行。
數位內容產業行銷 3 郭政忠 隨著數位化之科技時代來臨,傳統行銷與管理之學理已不能完全滿足數位內容產業急速變化之需求。基於這些考量,整合建構一套符合數位內容產業之行銷課程就顯的有輔佐互補之效。
使用者介面設計 2 張英裕 將使用者與各式軟/硬體介面間的設計探討透過案例講解與剖析,使學生了解人機互動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思考模式、解決方法、技巧運用、設計程序與評估手法,最終希望同學在吸收消化後能運用於互動設計上,以達到活化視覺語意和符合認知操作的創新設計目標。
數位內容管理與系統建置 2 徐典裕 提供人文數位典藏與加值應用學程,培養學生解決數位典藏計畫或機構產出大量數位內容之建構管理、發佈再利用及傳播服務等議題,以及規劃建置數位內容管理系統等所需之概念、方法及技術。
數位典藏專題實作 2 郭俊桔 將本校生命科學院、農學院、校史館、藝術中心、圖書館和臺灣文學、歷史所內之科學、標本或文史檔案提供給學生作為專題創作的素材,讓學生把課堂上習得之數位典藏知識與技巧透過實作得以融會貫通。

除了以上課程,亦會舉辦校外參訪,如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等有數位典藏應用的地方,都能讓學生藉由參觀而對數位典藏有更深入的了解。

文化創意
目前尚在規劃其細節及未來走向,近期會先在2010年7月30日配合鹿鳴文化資產中心開幕典禮,進行數位媒體的成果發表,藉此帶動中興大學與文化創意產業界的互動,並統合數位典藏、數位學習、數位媒體三部分,增加學生學習機會。

 

Spread the word. Share this post!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