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詩苑(中興大學外文系四年級)
由中興大學校友林萬年先生所捐贈的「智慧之臺」在校園內掀起了一陣熱烈的討論,學生、師長及社區居民都十分關切相關訊息。本校3月14日晚間6點假圖書館六樓國際會議廳舉行智慧之臺重大工程說明會,藉此會議說明工程的內容,並傾聽學生的意見,盼共同打造出符合各方需求的「智慧之臺」。
學生積極出席公聽會以參與公共建設建案討論,讓與會師長感受到學生維護使用權益的決心。本次公聽會由徐堯煇副校長親自主持會議,傾聽各方的建議並釋疑。而「智慧之臺」建案後續將經由校務會議進行表決興建與否,建築功能、相關設計及設立地點將仍有持續討論的空間,校方亦承諾後續將舉行多次公聽會與師生進行溝通。
興建「智慧之臺」的動機與理念
林萬年先生基於回饋母校的理念,盼於中興大學建立一棟象徵性的建物,藉此凝聚全體師生和校友的向心力,並期待落成後躋身為臺中市的新地標,「智慧之臺」應運而生。校方乘此理念,結合「世界名校皆有象徵性的地標」的思維提出此案。校方考量智慧之臺的建設將增加全校的活動空間及設施,且有望成為學校、社區乃至於全國的重要活動場所。
針對以上說法,與會學生質疑地標、向心力及名校的關聯性。同學認為,凝聚向心力的方式眾多,建立地標並非是唯一管道,而無置可否的,許多名校皆有其地標,但促使這些學校成為世界頂尖學府的並不能只歸功於「地標」的存在。並要求校方應完整說明智慧之臺的興建理念與整體設計,校方亦回應未來可邀請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進行說明。
興建「智慧之臺」的必要性及其實質效益
「智慧之臺」以多功能活動中心為規畫目標,計畫於一公頃校地範圍興建地上一樓與地下一樓建物,地下部分可設立學生活動中心,提供全校靜態及動態活動空間。公聽會上學生會長提問,該建物的功能與現有的惠蓀堂、圓廳和圖書館國際會議廳交相重疊,並藉以質疑興建智慧之臺的必要性。
校方回應,「智慧之臺」可擴大全校的活動空間及設備,除此之外也考量提供一般教學課程使用。歐聖榮學務長補充表示,目前學生活動空間仍是不足,若有更多元的選擇,智慧之臺可望解決空間需求,並節省昂貴的場地租借費用。
基於智慧之臺選於現有籃球場及網球場興建,學生會會長對此重申,室外球場輔因全大運整修重建,若因興建「智慧之臺」而拆除,同學認為此舉有浪費公帑之虞。對此,陳吉仲主秘回應若捐贈者願意提供更完善的設備,校方將斟酌採納,而無浪費公帑之疑慮。
學生權益的影響與配套措施
除興建必要性與設計理念,本校同學對於智慧之臺興建所衍生的使用權益問題整理如下:
一、「智慧之臺」營建時的配套措施。
二、活動中心收費、設備添購及場地維護問題。
三、更多校外人士進出而衍伸的交通安全問題。
四、資訊透明化,校方應將設計草案、施工期間的配套措施以及最終落成後的模擬圖公開予全體師師生。
五、重大公共建設興建應與利益關係人進行持續性溝通。
智慧之臺擬建於籃球場及網球場間一公頃校地範圍,針對學生提出球場使用權的疑慮,校方允諾相關的配套措施,包括臨時球場的地點及數量、動線規劃等都將於動工前完成,且都會經市政府審核通過後方確立。唯溜冰場的遷移備案尚有商榷之處。
場地管理問題,校方表示後續建設將考慮採用省電節水、符合綠能的設備,且將邀集一級主管參訪曉明女中的地下體育活動空間討論規劃,技術性的問題,如通風、除濕可透過建設規劃解決。收費方面,校方未來則以「使用者付費」原則為主,不排除收費,但學生可爭取優惠。另外,對於學生建議的增設友善殘障人士空間,學校也將納入考量。
最後,校方也承諾扮演林萬年先生與學生間溝通的橋梁,傾聽學生意見並轉達予林萬年學長,後續也將多方舉辦公聽會,邀集各方意見以讓智慧之臺的興建更臻於完善。
景觀與遊憩學位學程董建宏老師建言
會後,鹿鳴電子報小記者特訪景觀與遊憩學位學程董建宏助理教授,針對會議上的校園空間規劃及本次議案內容做更進一步說明。
一、校園空間規劃委員會
董建宏助理教授建議學校應成立「校園空間規劃委員會」。校園空間的規劃對於一個學校的發展相當關鍵,學校唯有規畫良好的校園空間,師生方能有良好的互動空間。
「相關空間都應納入校園空間的規劃內,學生才有多元而完整的發展空見。」而針對大學空間規劃,董建宏教授以三個部分作為說明,教室、學生社團與生活運動空間。教室,是學生基本的學習空間。學生社團,讓學生來到大學不是只有學習知識,很重要的是學習人際關係、社團的經營管理,其對於學生未來參與公共事務有相當的助益。生活及運動的空間,包括公共空間的廣場以及體育館等。
董助理教授也提及,大學固然是個開放空間,可開放與社區居民及外地人士使用,但校園的主體仍然是學生,若規劃的空間不以學生為主體,而是提供一個地標供校外人士參觀使用將有違校園建設的本意。
二、反對即學習,智慧之臺將有助於興大學生公共參與
除專業教育之外,大學生應積極參與公眾事務。董助理教授表示,學校最大的主體是學生,其次為師長,再來是社區居民。這三環的人要如何共同參與學校空間的規劃?這都是可以討論的焦點。
以董助理教授母校哥倫比亞大學為例,過往哥大遇到校園建設爭議問題乃透過市政府、社區委員會和都市計畫委員會等平臺共同協商。董老師強調,校方應非全盤接受校友的捐贈,而是需要提供一個溝通性的平臺,整合多方利益關係人的需求。
藉由公開說明會的舉行,重大建設議案不僅能受到多方檢視,也能在溝通的過程中達到共識,進而弭平多方的疑慮而爭取校內各方的共同利益。相對地,學生的參與度對於此建案也扮演著重要的一角,盼日後同學們也能抱持著同樣的熱忱參與相關的會議及公共事務。
結語
本次紀實報導由小記者與會並於會後進行訪談所撰,整理予未能出席的師生知悉本次會議所傳達的重要訊息。繼新教務系統更換之後「智慧之臺」公共建設議案在校內掀起的重大話題。本次公聽會顯示了學生對校務議題的關心與投入。學生為保護自身權益,勇於與校方面對面溝通實為自治與民主的展現。如同徐堯煇副校長所言:「學生是學校最主要的一份子」,我們期盼後續的公開說明會能多次舉行,並獲得學生積極參與後後的說明會,甚至是任何攸關學校、社會的公共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