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處雙語資訊平台ASK NCHU

國光石化事件──開頭報導

文|莊祐維 (中興大學歷史系二年級)

國光石化開發案近來引起各界反對浪潮。從2008年行政院正式核定國光石化投資案為國家重大投資計畫後即風波不斷,由於遲遲無法通過環評,導致開發計畫一改再改、甚至一度撤案,足見此案對於環境影響疑慮甚深。

國光石化原意要在雲林投資,後來在彰化縣政府積極爭取下,計畫在彰化縣大城鄉外海設廠,但因環保團體與許多學者的批評,使得開發案延宕,更成為愈來愈多民眾關注的焦點。到底國光石化設廠能夠為臺灣帶來多少實際經濟價值呢?還是會成為臺灣環境與民眾健康的殺手?

國光石化科技公司成立於民國95年,股權結構以中油為主體,其他還有遠東、長春等民間財團,原推動「雲林石化科技園區計畫」,設廠於雲林離島工業區,但因雲林離島工業區空污排放總量已超過原核定、新興工業港與麥寮港雙港航安干擾等問題,使得環評冗長費時、開發案亦無太多進展。民國97年開發計畫轉往彰化發展,經過多次審定、修正之後,環評仍因環團、學者的積極反對而沒有通過,使開發案延宕至今。

預定於彰化縣大城鄉外海設廠的國光石化,本想效法高雄石化重鎮,成為具整體性與垂直整合上、中、下游的石化科技工業區,內容主要有原油煉油廠、乙烯輕油裂解廠等,還包含中下游石化工廠41座。此計畫並聲稱每年將創造6,000億的產值,占98年度國內生產毛額(GDP)12兆5,127億中的4.62%,並能夠帶動相關產業每年增加將近9,937億元的產值,增加國家和地方稅收年約566億元,更可提供約一萬個就業機會,優先雇用當地居民等優勢條件,此外填海造地亦擴大了國土面積,最重要的是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地方繁榮。

根據設廠計畫,在環保部分,由於科技的進步,可把汙染量減低許多,如採行最佳可行技術(BAT)低耗能節水製程,其中最重要的是僅使用40%的低硫燃油,比起50%約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32萬噸/年。因工業區發展而影響的漁業,該公司亦有補償計畫,民眾健康與生態影響則是請學術團體每年進行評估,冀望工業區開發案對其周邊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

此案雖標榜有經濟、生活、就業等多方面好處,但環保上之爭議點太多,以至於引來各界人士的撻伐,其中最主要的串連團體當屬臺灣環境保護聯盟,提出各種萬一設廠實際會面臨到的問題,如挖填不平衡、海平面上升、排放之廢氣由海往內陸吹、食品汙染、罹癌率和死亡率提高等。此類問題大多是國光石化開發案的環境評估書上忽視、實際上也是無法避免的環境傷害,若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略背後多層面的問題,對於環境影響是無法用簡單的經濟價值去評估的。

此外,網路上還有「反對國光石化在彰化設廠連署」的活動,截止今年10月25日為止,已有多達1,267位學者聯署。此活動主張國光石化設廠對於臺灣整體環境影響太大,所謂中部設廠、南北遭殃,以及健康代價太高、溫室氣體排放加速上升、農漁產品嚴重汙染、生物多樣性堪慮、水資源供需失衡、加速地層下陷等,再再都表明此案需要更充足的時間去審定。網路上更有許多相關評論在各種平臺張貼,顯示民眾對於此議題已相當關心與重視。

更有許多學者持反對意見,發表關於國光石化開發案的評論,在今年七月討論得沸沸揚揚,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莊秉潔教授首發其聲,做出有關國光石化對於健康與能見度影響的研究,以及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系陳吉仲教授發表「國光石化之社會成本計算」,用實際數據證明國光石化所帶來的重大影響,之後更有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及多位中研院院士響應,讓此議題正式搬上檯面。其間也有中天電視「紀錄臺灣:正負23天」專題紀錄片、公視新聞議題中心「機會?命運!國光石化幫幫忙之追蹤報導」、,以及簡毓群導演的紀錄片「臺灣不可承受之『輕』」等藉由媒體的方式,使石化工業設廠所帶來的各種問題廣為傳播。

國光石化開發案之所以被如此地重視,原因在於此案之俗名為「八輕」,「輕」所指的是輕油裂解廠,已是臺灣預定中第八個要發展的石化工業區。石化工業彷彿是一口雙面刃,既能帶來莫大的經濟價值又會對生態造成嚴重傷害,但八輕之所以遭受如此多的批判,在於臺灣自身的石化市場已經飽和,並不需要再加蓋石化工廠供給內需,因此國光石化設廠的意義就變成是「外銷」,最主要用來滿足中國的市場需求,政府若同意此建案無疑是拿臺灣的健康去換經濟利益,況且能得到多大的利潤還是未知數。

但臺灣目前所設有的石化工廠,無論政府事前如何規定廠商應遵守的法規,仍然造成許多環境污染與災害,如臺塑六輕排放的廢水含硫造成海水嚴重酸化、中油桃園廠排放廢水超過法定標準14倍,使南崁溪嚴重汙染……等多不勝數的石化汙染案件。六輕設在濁水溪出海口,已對當地生態環境有所改變,「白海豚」生存環境的問題是其中最為重大的一例,因此國光石化若和六輕一左一右設在濁水溪出海口,勢必造成更多不良的後果。

對於民眾的健康傷害,亦是環評不能通過的一大重點,石化工業所排放的廢氣,二氧化硫造成的酸雨、過多的懸浮微粒等,皆會對人體有所傷害,更不用說臺灣已是世界上排放二氧化碳密度數一數二的國家。如果國光石化再設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將不是我們所能夠想像,尤其環保署早已把包含中彰投四縣市的中部空品區,列為三級防治區,空氣污染進入到紅色警戒,如果再加上國光石化此等重量級大戶,人民健康有辦法承受嗎?綜合以上所述,其帶來數十年後的後果,死亡率、罹癌率提高,都是全國民眾未來要付出的代價。

關於上述眾多評估的言論及觀點,學者間亦有兩方據理力爭的情形,而國光石化本身亦提出許多解釋與替代方案,甚至質疑環保團體有危言聳聽、嚴重化負面影響之行為,無非就是希望能夠盡快設廠獲利。或許國光石化案真能帶給臺灣及地方富庶與繁榮,但綜合許多層面來看,若此案實際獲利並不高,僅只滿足大廠商的商業利益,豈能輕易就犧牲民眾的健康?畢竟已經建設的工業區是不可能等到問題發生時再停工拆遷的。

在這注重環保的21世紀,一意孤行建設工廠已不再是符合潮流的作法,更 重要的是傾聽民眾的意見與重視人民的生活和健康。臺灣仍有許多類似國光石化建案等著我們去思量,如蘇花高即是一例,所幸環保團體與學者總是能站在第一線保衛現有的環境生態。雖然環境與經濟利益如何平衡始終是難以解決的問題,但臺灣若要邁向進步的已開發國家,避免製造更多汙染是絕對合理的選項,如此一來就要看政府及企業能否提出為全體人民所接受的替代方案,使臺灣在繁榮發展的同時,還有美好的環境留給後代,而非只看著眼前的利益,忽視大多數人的權益與健康。

 

Spread the word. Share this post!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