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處雙語資訊平台ASK NCHU

想讓彼此的情感加溫嗎?──在寫信與收信之間

文|簡玉妍(中興大學臺文所二年級)

「海角七號」是最近最夯的電影,出門在外便要問:「你海角七號了嗎?」這當然只是一句玩笑話,但代表還沒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已經落伍了。

電影裡,一個名字叫作阿嘉的年輕人,因為老郵差茂伯在送信途中不幸掉落田裡受傷,只好請鄰居阿嘉代班,但沒有耐心的阿嘉卻不怎麼用心地送信,每天5點以前準時下班,沒送完的信便丟在房間的箱子裡。有一天,他發現了一個厚厚的包裹,裡面是一封封5、60年前用日文寫的信,藏著曾經在日治時代末期發生的淒美感人的愛情故事。

電影裡的現實生活中,阿嘉也遇到了與信件中女主角同叫友子的一個日本女孩,於是電影搬演著過去與現在兩個時空的愛情故事。最後阿嘉把這些日文信送到5、60年前的友子家中,當年的青春少女如今已是老婆婆了,而現在的日本女孩友子也在臺灣找到感情的歸宿。電影裡貫穿著兩條愛情主線,其中的接合點是信件的展讀,當旁白一字一字念著那些泛黃的信紙內容,那樣的感動也難怪會造成電影的熱賣。

一、郵差的任務,使命必達。

先不探討電影熱賣的原因,將討論的主題回到郵差先生這個角色身上,電影中郵差送信的場景是臺灣人的共同記憶。郵差來到門牌號碼前,有信箱就投信箱,沒有信箱就放到彼此熟悉的位置上。如果有掛號,郵差就會在門口大喊:「XXX,掛號!」或者就直接按喇叭提醒收信人出來蓋章簽單收件。有趣的是,臺灣的郵差還有一些注意事項,例如如何防範被狗追咬的撇步。

郵差送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意可見,在電影裡以鏡頭又重新展現在觀眾面前,別有一番特別的情感呈現。然而,現實中卻因為電子郵件的普遍使用,令人擔憂這樣貼近我們生活的場景是否會消聲匿跡?或許我們的憂慮只是多餘的。

二、電子郵件取代信紙?

電子郵件的普遍使用,除了讓訊息傳遞更有效率,也達到節省紙張的環保效果。然而,卻少了過去用信紙寫信的人情味,不再聽說有人為了等一封信而苦苦守著信箱的愛情故事,至於聽說還有送信的郵差竟然取代寄信人贏得收信女孩的芳心,那就另當別論了。

郵差扮演著人際間情感傳遞的媒介,在過去的時代中,是一個被賦予有著某種程度的神聖使命,他要傳遞的可能是孩子在外地求學寫回家鄉的思念之情,可能是情人間的綿綿絮語,也可能是考生焦急等待的聯考成績單。每一張包在信封袋裡的信紙,都有可能寄託著關於收信者至關重大的訊息,因此傳遞這個訊息的郵差便是一個重要的角色。而在這個已經不流行使用信紙寫信的時代,郵差代表的涵意是否有其他的新意產生?電子郵件可以完全取代用信紙寫信的實在感嗎?

三、在寫信收信之間,讓情感加溫。

我們可以大膽的假設,親自用手寫信的實在感並不會絕跡。為什麼這麼說?由於現代人為了講求效率,不惜犧牲人際間更細膩的接觸交流,使用手機、網路、傳真機等,然而這樣的溝通方式經過一段時間後,我們將會發現其中的問題漸漸浮出表面,最大的問題是人跟人之間的情感疏遠了,過去臺灣人特有的人情味逐漸淡掉了。所謂「見面三分情」,見到本人與隔著數位媒體的溝通交流絕對有不一樣的感受,更何況是一封用手親自寫上內容的信,這代表對方重視這段情感的用心,不論是友情、親情還是愛情。

過去沒有電子郵件的年代,大家不知道用手寫信寄信是可以這麼令人感動的事,因為電子郵件的普遍使用,用手寫信的實在感突然身價上漲。雖說電子郵件帶來有效率的工作環境,然而事情總是一體兩面,電子郵件卻也附帶了人際情感間的疏離。解決之道便是回到基本面,過去情感的連繫是靠著郵差傳遞那一封封承載著情感的信件,我們當然也可以回頭撿拾過去的連繫方式,動手寫一封信寄給自己關心在意的人們吧。

文化的形成需要大家共同的記憶,文化的失落便是由於大家的遺忘。藉由最近還是熱騰騰的「海角七號」發燒話題,重新發現郵差這個年代久遠的老職業,一直以來存在我們生活周遭,總是在旁默默扮演一個不起眼的角色。「海角七號」的劇情以感人肺腑的愛情夾帶著追尋夢想的熱情,重要的是電影場景非常生活化,貼近臺灣的現實,因此引起觀眾的熱烈討論,也提醒大家郵差的不可替代性。這位綠色天使在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是維繫人們情感的重要媒介,透過傳遞信件讓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加溫。

時代越來越進步只是一種相對的概念,現代對照過去,然而過去並不總是代表落後,更何況現在的進步是由過去的經驗所累積。當我們在擔憂因為電子郵件所帶來的問題時,最簡單的解決方法便是回到過去充滿人情味的寫信方式,例如在節日的時候寫一張問候卡片給你想念的人,在朋友生日上送上一張生日賀卡,或是偶而寫寫信關心離家在外工作或是念書的親友,相信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寫信與收信之間讓彼此的情感加溫。同時,也可以讓郵差這個工作可以持續維持下去,繼續延續著我們的共同記憶。

 

 

Spread the word. Share this post!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