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處雙語資訊平台ASK NCHU

窗外有藍天──她與她的新聞夢

文|周盼儀(中興大學中文系四年級)

她,來自碧水青山的花蓮,一個美麗的世外桃源。四年前,她是中興大學中文系一年級新生,四年後,她成為政大新聞研究所準碩士生。在有限的大學4年生活中,她嘗試了無數可能,終於擁抱夢想,飛翔藍天。

來自故鄉的呼喚

目前為中興大學中文系四年級學生的白詩瑜,不僅有一個詩情畫意的名字,更生長於美麗的世外桃源──花蓮。不同於臺灣西半部都市的繁華與喧囂,擁有得天獨厚自然美景的花蓮,陶冶出白詩瑜與都市學生截然不同的氣質。

花蓮的一草一木,讓白詩瑜深深感受到環境所賜與的一切是多麼珍貴、也多麼脆弱,因此她從小對於「環保」議題的關切與深思比一般人來得更為深刻。

白詩瑜真實感受到自己所深愛的故鄉可能隨時處在瀕臨破壞的危機之中,因此對於環境保護的發聲毫不畏懼,還曾經投稿發表蘇花高速公路興建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提醒社會大眾重視環保。

細說從頭──曾經有個歌手夢

推甄上政大新聞研究所的白詩瑜,可不是從小就立志要走新聞這條路喔!白詩瑜不好意思的說:「其實小時候因為阿妹,曾經想要當一名歌手!」。小時候的她是一名標準的小追星族,偶像藝人的雜誌、周刊一應俱全,更因為喜歡阿妹在舞臺上載歌載舞的群眾魅力,而想成為一名歌手。

但是歌手的美夢卻因為意識到自己的歌喉不佳而打了回票。「既然不能成為歌手,那總可以成為一位發聲的廣播人吧?」於是白詩瑜再度重新燃起了她的廣播人之夢,朝夢想前進。

但白詩瑜卻發現,也許自己的聲音與口才並不是那麼適合成為廣播人。白詩瑜想來想去,最後突發奇想:「或許我可以嘗試與歌手、廣播這些行業有關的大眾傳播,比如說新聞啊!」這一次,終於讓她與新聞這條路,結下不解之緣。

用我的眼睛,看世界

為什麼研究所選擇念新聞?念新聞一定要成為記者嗎?念新聞的人必須擁有什麼樣的條件呢?這一連串的疑問,白詩瑜卻維持著臉上的笑容,不急不徐的回答著。

「我認為念新聞,就是要用不同於別人的眼睛和角度,來觀察這個社會中容易被人忽略的一面。」白詩瑜將臺北比喻為「富人的天堂,窮人的地獄」,她喜歡獨自一人步行於臺北街頭,即使毫無目的地的走著,也是一種滋味。白詩瑜面對來來往往的臺北人潮,在冷漠與擁擠中發掘我們從不關心的小細節。

「你曾經注意到在人潮洶湧的臺北車站,總是有一、兩個快被人潮埋沒的身影,在夾縫中求生存,只是為了乞求一餐溫飽?」一個體型矮小,駝著背脊的老婆婆,伸出骨瘦如柴的雙手,向川流不息的人潮兜售一串玉蘭花?又或者是身心障礙的青年,總是拿著一朵玫瑰花,不厭其煩的從早賣到晚。

這樣的畫面深深烙印在白詩瑜的腦海之中。臺北,富裕又時尚的臺北,高消費高享受的臺北,還是有一群為生活奮鬥的小人物,辛辛苦苦為不曉得何時能進帳的下一餐打拚。看到這一幕,連手中的星巴克咖啡都變成一種奢侈的享受。

很多人能毫不猶豫的花百元喝咖啡,但面對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卻考慮再三,連白詩瑜自己都不例外。「於是我開始反省起自己,甚至有一次,我接下了那位身心障礙青年手中的玫瑰花。」這是新聞人的眼、新聞人的心能夠發現的細節,社會也有待更多具有洞察力與同理心的新聞人來關懷這個世界。

記者是一條必經之路

念新聞系以後就一定要成為一位記者嗎?答案絕非一定,白詩瑜卻認為,並不一定所有的新聞人都是以記者作為終身職業,但記者卻一定是每位新聞人成長的必經之路。

白詩瑜非常欣賞作家南方朔,因為南方朔精闢解析臺灣社會現象與分析社會文化整體風氣見解獨樹一幟,甚至有人用「趨勢家」這樣的專有名詞來稱呼南方朔。能做到在風氣尚未大開之前而洞悉全局,並準確判斷出未來社會走向,這樣的深厚功力絕非一蹴可幾。

南方朔之所以成為今日的南方朔,也是從接近社會大眾的記者做起,當累積了足夠經驗與一定的能量,自然能夠掌握社會的脈動。古今中外許多時事評論家、專欄作家等,都曾經從事記者工作,由此可知「記者」是每位新聞人的基本必修課程。

新聞不設限

在中文系四年的時間中,白詩瑜同時還雙主修的外文系。她說:「一位新聞人絕對不能畫地自限,反而更要拓展視野,因為新聞是一種跨領域的學科。」

「千萬不要以為只接觸自己大學主修科目的資訊就好。」白詩瑜說,即使你是文學院的學生,也還是要知道郭臺銘是何許人也,張忠謀做了什麼;理工科的同學也要常常拜讀蘇軾或莎士比亞的著作,培養人文氣息,跳脫限制的框架,窗外還有一片開闊的藍天等待你發揮。

白詩瑜也舉自己的親身經驗為例。曾經身為文學院鹿鳴電子報記者的白詩瑜,第一次負責撰寫的版面居然是「自然剪影」。她看着這個題目卻傷腦筋了起來:「對自然與生物一點都不熟悉的我,怎麼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報導呢?」

有一天當白詩瑜騎著單車經過校園中的中興湖時,看著湖面上悠哉戲水的黑天鵝,頓時靈機一動:「就是牠了!」於是白詩瑜開始跑圖書館、上網查資料、訪問相關科系教授而完成了報導。從那一刻開始,她也成為了「中興湖生態達人」,還會主動向同學們介紹中興的動植物生態呢!

在忙碌的大學雙主修年間,白詩瑜秉持著多方嘗試,不為自己設定界線的情況下,參加了各式各樣的活動。優秀的外語能力,讓她成為興大華語營的小隊輔,陪伴著遠道而來的外籍學生們一起暢遊中臺灣。身為花蓮的一份子,白詩瑜也成為了花友會的成員之一,將花蓮的山水美景、道地名產推薦給許多從未去過東部的學生。

語言中心外籍生的華語家教、國小課後輔導老師、中文劇展女主角…..這些多采多姿的活動充分表現了白詩瑜在課餘時間的旺勝活動力與一顆勇於嘗試的心。這是身為一位未來新聞人應有的冒險精神,也是一股促進成長的動力。

實習生活日記

在正式進入職場或研究所就讀前,「實習」經驗絕對不能少。有鑑於此,白詩瑜曾擔任鹿鳴電子報記者,如今則是中央社的實習記者。

她認為中央社為國內頗具規模的報社機構,報導文章的品質均有一定水準,因此相信在諸多記者與新聞人前輩的帶領與指導下,可以更近距離的接觸新聞產業。在與許多線上資深記者討論的會議中,讓白詩瑜更清楚了解「新聞」到底如何形成,讓她對自己未來將要繼續深造的學科,增添了許多信心。

築夢‧飛翔

新聞是一個不斷變動的學科,知識的豐富與其涉獵的廣度絕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白詩瑜也特別建議大家,有時間多聽幾場演講吧,「我認為聽一場演講的收穫,等於自己看十本書!」

每一位講者將自身的人生經歷或研究所學,用最簡潔、精華的字句呈現給聽眾。可能在90分鐘內所呈現的內容,卻耗費了講者20年的光陰,可見每一場演講,都是一次撼人心弦的思考衝擊。

每個人都會做夢,都一定有夢。人要有夢想,但絕不能幻想,如何築夢踏實,藍天飛翔,是每個人的必修課。這是白詩瑜藍天飛翔的故事,期待下一次故事中的主角是夢想成真的你。

Spread the word. Share this post!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