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處雙語資訊平台ASK NCHU

【藝文巴萊】一根煙斗與賽德克的邂逅:古老傳說與原民智慧

文|林界丞(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二年級)

民國102年上學期,中興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舉辦「駐校藝術家」活動,10月至12月的主題為「藝文.巴萊」,邀請知名漫畫家邱若龍擔任駐校藝術家。

邱若龍曾經擔任電影《賽德克.巴萊》、《海角七號》集電視劇《風中緋櫻》的美術指導與顧問,因為他對原住民文化很有興趣,他的妻子是賽德克族,所以創作內容常以原住民為主要對象。

10月17日星期四,是邱若龍舉行的第3場演講,他將與聽眾分享他和賽德克族人的相處過程與觀察,以及賽德克族久遠的傳說和先民的智慧。

邱若龍在演講一開始播放一段自製的原住民主題動畫,是關於泰雅族射日的神話。邱若龍說,在近代也可以佐證原住民的射日精神,如:抗日面對的國旗〈政權〉、原住民運動面對的國民黨旗〈政權〉,其實射日精神是原住民不畏強權、勇敢的代名詞!

邱若龍接著藉由投影片和漫畫分享他完成《霧社事件》漫畫的過程。1984年,他就讀復興商工美工科時,和朋友騎車到霧社、廬山溫泉〈賽德克族馬赫坡社的範圍〉遊玩,他遇到熱情款待他們的的原住民,並且住了一個禮拜。在這段期間,他不僅遇到高山初子〈花崗二郎的妻子〉還從族人聽到了很多以前的故事。這讓邱若龍對於賽德克族、霧社事件、莫那魯道有了更深的認識,並激發了他的興趣。

於是邱若龍想用畫漫畫呈現莫那魯道的事蹟,但礙於莫那魯道的照片僅有少數幾張,所以他詢問很多耆老描述記憶中的莫那魯道。經過五年的時間,邱若龍終於完成了一部漫畫《霧社事件》,後來這本漫畫激發魏德聖導演拍攝電影《賽德克.巴萊》的決心。

隨著邱若龍接觸原住民文化的時間愈長,他不再是以外人的角度去看待原住民文化,而能從原住民的角度去思考、體悟。

邱若龍說,賽德克族包含托洛庫群、達克達亞群、道澤群3個族群,而賽德克的起源傳說因不同的族而有不同的說法,但都有相同的概念:神石〈Pusu Qhuni〉誕生了賽德克族人的始祖。

邱若龍也談及賽德克族紋面的由來,族人紋面有幾個原因,其中一個是與繁衍後代有關,隱含告誡子孫不要近親通婚。

邱若龍認為,獵人頭〈mu-gaya〉在漢人眼裡是個不良的習俗,但卻是原住民部落間維持勢力平衡安定的一個方式,反觀漢人,有文獻記載,只要吃出草的原住民就不會被出草,到底哪一方比較殘酷呢?

最後邱若龍用照片集的方式分享他和各地區不同族原住民的互動,每張照片背後都有一段故事,或有趣或哀戚,都深刻烙印在講者心中。

例如他曾和一位有紋面的原住民長者閒聊,問他:「您的臉上有紋面,是不是獵過人頭呢?」長者迴避似的不願回答,長者走掉後,他的晚輩就跑來說:「他獵過3個人頭!」原來長者是因為信仰基督教了,所以不願往事重提。曾經獵很多人頭顯示原住民男人的勇武,經過時間的推移,昔日榮耀的事情也變得黯淡了。

透過這次的演講,我們可以瞭解賽德克族的起源並且能夠對原住民的習俗和傳說有更深的了解。邱若龍說,賽德克巴萊的精神其實是全世界相通的,肯為自己的文化付出,肯為自己的文化犧牲,這樣的人就是賽德克巴萊。
參考書目:賽德克巴萊《真相.巴萊》 作者:郭明正

Spread the word. Share this post!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