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建翔(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四年級)
北京,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對臺灣的學子而言,從國高中開始就從歷史課本或報章雜誌中接觸到許多有關北京的片段資訊,而2008年奧運的舉辦,媒體更不斷播送北京的訊息,以使觀眾更加了解北京的文化與歷史。然而對於無法親自前往北京的民眾來說,它仍然遙不可及,也充滿了想像空間。
為使兩岸大學生能有機會面對面溝通相互學習並增進友誼,北京科技大學港澳臺事務辦公室籌備舉辦「2012海峽兩岸大學生科技與文化交流營」,邀請國內各大專院校系組隊參與本次交流競賽。本校派遣兩組學生,由歷史系及鹿鳴文化資產中心參與本次交流盛事,分別在三十五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獲得二等獎及優勝獎的殊榮。
本次交流營透過競賽的方式,讓參賽隊伍輪流上臺展演與主題「文化傳承與創新」相關的報告,透過各自選定的題目,使參賽者更加了解兩岸的異同,營期後三天則實地參訪北京街區與歷史景點,增進臺灣學子對北京的認識。
乍見北京 傳統與現代的交錯
飛機降落過程中,從高空鳥瞰北京,映入眼簾的是許多倒塌的四合院,儼然與機場的現代化形成強烈對比,這種衝突感是北京最令人深刻的印象。急切的發展讓傳統與現代不斷碰撞而失衡,主流街區的古典華麗與一旁巷弄中居民住家的原貌、大城市路邊隨手丟的瓜子殼形成對比。衝突感無處不在,居民生活的步調與方式跟不上城市發展的速度,刻意的建設使新與舊之間明顯的劃出一條界線。
然而,北京的進步確實相當令人驚艷,舒適的購物商城,便利且快速的交通網絡,都是北京現代化的有力證據,如何在現代與傳統間取得平衡,將是北京未來發展過程中無可避免的問題。
交流賽事 分享臺灣文化的生活風貌
抵達北京的第二天,在簡單的開幕式之後,營期正式展開。各校隊伍以話劇、影片及PPT等形式展演各自的報告。本校學生以「臺灣本土劇─演變與反思」與「沉魚落雁-經濟文化層面中的檳榔西施」為題製作短片,以本土文化風情介紹臺灣生活的真實風貌。
鹿鳴文化資產中心一組以臺灣本土劇為題,介紹臺灣影視文化中之本土劇的簡介,諸如起源、發展、特色、趨勢及戲劇中角色、劇情的表現手法等來延伸、探討本土劇在現今多元化社會中,能帶給觀眾的價值觀與影響。臺灣本土劇由於攝製單調、價值觀偏差、誤導青少年學習不良行為等的負面報導時常引起社會議論,而該組利用影視手法再現本土劇的荒謬橋段,突顯本土劇缺乏理性與建設性的不足。
歷史系一組則以檳榔西施為題,探討原本單純的檳榔攤與單純的客源,在開始由年輕小姐穿上清涼服裝招攬生意,區分成傳統店與西施店之後,檳榔在文化結構上、經營層面上的轉變。參與競賽的學生吳政鑫表示:「以檳榔西施為主體的角度來拍攝影片,希望能帶給大家有別於庶民圈、媒體圈等以外既有的認知,試圖將檳榔西施文化的傳統情色的、法治的、道德的層面回歸到作為一工作性、自主性、商業性的討論架構當中,呈現其社會個體的特殊多元面貌。」
該組報告的製作過程中,田野調查當屬各個環節當中最具挑戰性,除了檳榔西施店家的受訪意願較低,採寫過程中也必須承受一定的風險。該組以問卷形式,經過實地採訪及錄音,多重角度分析調查從事檳榔西施一職的人群。除了向對岸的學生介紹臺灣的檳榔西施文化,也讓本次發想此主題的學生重新認識「檳榔西施」。
就整體表現以觀,臺灣學生所做的報告較為生動有趣,題目也較為軟性,而大陸學生則透過數據及圖表呈現他們的研究報告,以理性的方式說服評審,兩岸教育及競爭環境的差異一目了然。本次參與競賽歷史系的辛佳鴻同學於會後表示:「大陸學生的表現嚴謹扎實,雖少了生動,但不管是資料數據和思維表達,都是我們應該去學習的。」
時空之旅 歷史與生命淬鍊下的北京
深邃的歷史感是北京無可取代的魅力,唯有時間的淬鍊,才能造就如同北京這般悠遠的歷史感受,街頭巷弄間的民宅、廟宇及石碑,隨意就能有百年歷史,隨附在景觀之後,一則則的傳奇故事得以讓遊客窺見當時的生活情境。
故宮,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過去是明清兩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宮,現為故宮博物院的所在地。當遊走在故宮中央的大道上,彷彿能感受到明清帝王的霸氣與奢華,歷史課本中的片段一一浮現,猶如親臨現場,稗官野史中似是而非的故事也更加生動有趣。
擁有世界七大奇蹟之稱的萬里長城,依山勢而建,不乏險峻與雄偉,攀登時而陡峭時而平緩的城牆的過程中,環顧城牆周圍的灌木,加上不時飄來的霧氣,不難想像邊塞將士們守衛疆界的艱辛與悲涼,雖然隨著時代的推演,長城防禦的功能已不復存在,但當你撫摸著微涼的石壁,仍能想像並感受到當烽火四起、兵臨城下時,必須奮勇殺敵的悲壯。
結語
本次以科技與文化為題的交流競賽,強調文化傳承、創新與發展,站在華夏文化的根基上,兩岸的學生有了對話與交流的基礎。近年來,各國發展文化創意的潮流上,唯有深刻了解文化的意涵與背後的歷史,文化創新方不至於淪落到死胡同,反而成為加速催毀舊文化的劊子手。我們需要有厚實的文化背景才具有承載力,推動改變需要基石,使社會大眾接受需要經的起考驗。
在全球化的腳步不斷侵襲之下,臺灣學子所遭遇的問題同樣也發生在北京,不管是面臨失業的焦慮,或是對於未來的迷茫。較為不同的是應對的方式,中國人口眾多,再加上一胎化的影響,學生明顯意識到競爭的壓力,也較有危機感,著重在專業上的鑽研;相較於此,臺灣則擁有多元的學習環境,得以讓學生多有涉略。兩岸的學習環境各有優劣,因此我們不必妄自菲薄,但也不能安於現狀,而是藉由交流學習讓自身的學習能量更加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