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翁碧玲(文學院)
[singlepic id=2074]
讀書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也是認識客觀世界的窗口,那麼邁開腳步走出去更是推開窗,印證所學的開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真的比古人更加幸運與方便。
展書開讀時總有幾篇序言,或是本文起頭時加個楔子。參加「2O12海峽兩岸大學生科技與文化交流營」並忝為領隊,更是今夏意外又美麗的邂逅。七天六夜,對所有參與的師生們都是一段難忘又有意義的學習之旅。
北京科技大學是本校大陸數十個姊妹校中的一個,多年來與本校互動積極,關係良好。承蒙該校邀請參加2012年06月25日至07月01日所舉辦的「"傳承 創新 發展"2012海峽兩岸大學生科技舆文化交流營」活動。
本校參加學生分為:歷史系隊(歷史三吳政鑫、辛佳鴻、趙子翔3名)、鹿鳴文化資產中心隊(生科四曾建翔、進修部歷史四郭家源、洪宇貞、進修部文創學程──黃楷庭、林翊媛5名)。自5月下旬甄選隊員報名後即積極投入創作過程,兩組主題不同(歷史系隊:「沉魚落雁―經濟文化層面中的檳榔西施」、鹿鳴文化資產中心隊:「臺灣本土劇-演變與反思」),又時逢期末考時期,討論、創作倍覺艱辛。6月11日先行繳交作品電子檔,6月25日赴北京,26日〜27日現場競賽十分激烈,還要接受兩岸評審提問。各組創意無限,本校團隊表現優異,在海峽兩岸19所大學共35隊參加文化觀察與文化科技創新大賽中2組分獲優勝獎及二等獎殊榮 ; 另領隊獲邀擔任2天全3場評審、提問並發表感言和擔任頒獎人 ; 歷史隊辛佳鴻同學被舉薦擔任頒獎典禮主持人,每位成員發揮己長,達成交流和多元學習目標,促進優秀中華文化的薪火相傳,激發海峽兩岸大學生學習、傳承、創新民族文化的熱情。本次活動除加強姊妹校聯誼,亦可觀摩各校作品,培養團隊精神,學習國際禮儀與應對,任務圓滿成功,對所有參加的師生都堪稱是收穫滿盈。
主題作品的創作、臨場比賽的報告和席間接受提問的挑戰,在在都考驗著參賽者思與言的能力,這也是讀書融貫、思考清晰和表達確切的呈現。加上活動結束返回後的檢省,經過整理用文字、影像紀錄、表達,如此一貫的讀書、思辯和寫作的親身經歷與訓練過程,正是本校文學院各系所和鹿鳴文化資產中心成立電子報、電視臺、電影工作坊提供學生多元培訓專長的主要宗旨。
誠如筆者在最後總講評時所言:當科技已發展到雲端,海峽已不算隔閡,期盼兩岸學子能有更多機會,互相觀摩、互相勉勵,達成「傳承 創新 發展」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