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處雙語資訊平台ASK NCHU

我可能不會不愛上北京

文|吳政鑫(中興大學歷史系四年級)

薊門煙樹、西山晴雲,
盧溝曉月、玉泉趵突,
金臺夕照、太液秋風,
瓊島春蔭、居庸疊翠。
〈燕京八景〉

京城風媚,初乍眼前

北京,舊時又被稱「燕京」、「北平」,是中國自古以來舉足輕重的都城之一,也因為四季分明的氣候與地形優勢等關係,常常是朝代立都的所在地。不僅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與自然風景,也擁有淵遠流長的文化脈絡外。北京市是當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行政中心,掌握著全國的政治、文化、金融等等的重要資源,也是國際性的城市典範之一。北京這古老的城市,承載了中國數千年文化寶藏與歷史的興衰,「燕京八景」的明媚生動,更為這舊都增添了不少盎然的景致,飽足各國前來旅遊的遊子們。

[singlepic id=2066]

對於初次造訪北京市的臺灣人而言,風景、事物、文化、民情等都是格外的新鮮,而卻又在這樣陌生的環境當中能夠找到一絲絲似曾相似的感覺,衝突與調和不停地進入眼簾,在自我的意識當中又形成了全新的文化視野,而淺觀市井民情與城市建築所帶來的刺激,更為這神秘的文化古城披上更加令人迷濛的外紗。

[singlepic id=2067]

1. 北京人情風味
在北京所遇到的人們,除了外國的觀光客與求學的人,大部分仍是與臺灣一樣是黃皮膚、黑頭髮的炎黃子孫,雖然在外觀上沒有特別的差異,可是人與人相處間就很明顯的可以感受到身處文化背景的差異。以在北京的公眾運輸的搭乘經驗而言,似乎人們比較關注的是自我的行為處事,而鮮少有將周圍人納為考量的範疇當中,是故與臺灣相比而言,在公共場合的相關禮節表現就不像臺灣較為會注重到「公共」意識;而也不太會出現臺灣有博愛座讓位的情形,以及較為冷淡直理直氣的購票互動。

2. 建築的秩序與喧囂的阡陌
北京市的建築特色,可說是多元交雜的呈現,當中會出現現代高樓大廈、千百年的歷史建築、舊式的矮平房,多樣的景觀融會在一起。而在多元的表現當中,也可以看得到一群一模一樣房式的社區分散在北京市的各個角落,形成一種特殊的秩序感,引來無限的發想。而配合著都市街景的,則是車水馬龍的阡陌交通,別於臺灣的交通狀況,北京呈現了中國強大人口數量的基底,號誌在許多時候是派不上用場的,而不停歇地喇叭聲更是為耳根子帶來無比的紛擾,但卻又被這樣秩序與混亂的市景深深地給著迷,再一次呈現了其給人無限想像的可能。

[singlepic id=2068]

[singlepic id=2069]

北京科大,學理樸實
概述北京科技大學,這所學校是在1952年分別由天津大學以及其它6所大學的礦冶科系整合而成,而直至今日已經屬於一綜合性學科的重點發展學校。學校是位在北京市海淀區的學院路上,這個路段是北京市學府密集之處,如鄰校北京語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等,可說是北京學風鼎盛之處。

進入北京科大的校園裡面,呈現的也異於在臺灣所見到的大學樣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校區中參雜著類似市場攤販的景象,普通在臺灣的校園裡面,主要就是由行政中心、教學區域、男女宿舍區、公共休閒活動區、食膳餐飲部等組成,北京科技大學雖然在上述的區域中也都各成一方,但是在校園的角落當中,卻又可以看到像是市場攤販的擺設,賣著日用品與水果食物等,令人在逛足校園的時候,會有走出校區的混亂,而這樣的分布雖然有些特別,但也可提供學子們有別於教學區域較為嚴肅的氣氛,緩和日常學習的步調。

另外值得一提的,尚是北京科大似乎有許多來自國外的外籍生,甚至會有專門的建築物是供外籍生住宿,而非像臺灣將外籍生與本國生混宿的情形,這也體現了北京科技大學除了在學風嚴謹、力求實踐之外,更不吝於廣納世界的人才,吸收各式各樣文化別的學生,以邁向國際頂尖科技大學的行列之中。

[singlepic id=2070]

[singlepic id=2071]

兩岸學生文化交流活動

2012海峽兩岸大學生科技與文化交流營於6月25日至7月1日在北京科技大學熱烈展開,此次的交流活動以促進兩岸大學生的互動為宗旨,而以文化科技的”傳承、創新、發展”為核心,表現中華民族內涵博廣豐富的多元文化面貌與現代科技發展結合應用,呈現新的文化樣態與回溯其本質性的意涵。

在此次的活動過程中,分別有文化組與科技組,由20多所的臺灣與大陸學生個別分校組隊參加。從表現的形式與論述的方法而言,兩地的大學生呈現的是極為迥異的樣貌。大陸學生的論述方式較為嚴謹且著重在學術性的討論上,多半以投影片的方式輔口頭說明,在學理的應用上佔了很大一部分,探討的層面有都市利用、中國古瓷、藝術繪畫等等。而相較比起來,臺灣學生的表現風格則活潑生動許多,不單會用投影片作為報告的輔助,尚會用一些實體的成品與戲劇的表演加深各位聽眾的印象,雖然在學理的運用上較沒有著墨,倒也呈現了另一種不同的風味,而題材也相當的廣泛,如原民文化、中國結、天燈、本土劇、檳榔西施等等。

[singlepic id=2072]

小結
透過這次的文化交流活動,得有機會一窺北京市的風貌與當地的風土民情,更能夠與北京科技大學的學生進行互動,這些對於沒有與國外學生接觸過的本地學生的確是很大的震撼。

在相處的過程當中,彼此間的文化差異與認知用語的不同,更是可以讓兩岸學生互相多元學習的好管道,加深兩方的認識與理解,並開拓個人人際關係網與搭起友誼的橋樑。回歸到此次活動的內涵上,兩岸學校的活動舉辦的確是給了學生一扇明窗,讓在常平的繁瑣課業學習中增添些不一樣的學習體驗,透過實際的表達方式,將臺灣的文化向世界展演,加深對於自身風物的認識與關懷;而透過與對岸學生的互動,也加強了不同文化間的包容理解,並在言語生活相處中,放膽嘗試去接觸各式各樣的事物,這些寶貴的經驗都是在制式課堂上所得不到的。古云:「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當前瞬息萬變的世界潮流中,如果還是故步自封地做井底之蛙,將會無法與時俱進,而落入自我的圈套之中,當應走進多元文化的世界裡面,去探索更多未知的領域,並對於本土的文化可以有更多的關切與認識,展迎繽紛的人生。

Spread the word. Share this post!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