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處雙語資訊平台ASK NCHU

中國儒家文化的傳承──孔德成

文|王雯慧(中興大學中文系二年級)

孔德成先生是孔子的嫡傳第77代子孫,代表了中國文化道統的傳承。孔子集古聖先賢智慧之大成,以仁為本,將做人處世的道理、家庭倫常的綱紀、經國濟世的方法傳承下來,從古至今,歷經了兩千多年。

今天孔子的學說,已成為中國文化的重心,所以中國每個朝代都冊封孔子的後代,到了清朝,清廷冊封孔子的後代為「衍聖公」,中華民國聘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

孔德成先生之生平簡介

孔德成,字達生,生於民國9年,在動盪不安的時代,由末代皇帝溥儀和徐世昌大總統冊封為第32代衍聖公,在孔子的譜系中為第77代嫡長子。

孔德成先生為遺腹子,父親去世於北京,母親因產褥熱而過世,由陶氏扶養孔德成先生和他的2個姊姊。9歲時,陶氏亦辭世,由王子英照顧起居。孔先生在聖人故居山東曲阜得到名儒的教導,加上個人天資聰穎、才華洋溢,七歲已能把字寫得很好,八歲時寫的字已成為當時流傳收藏的對象。

國民政府推翻滿清之後,廢除各種封建制度,清朝冊封孔子後人的衍聖公府也在其中。李炳南先生經過清朝翰林莊心如太史的推薦,到衍聖公府擔任秘書的職位。

民國24年,日本邀請孔德成先生參加日本孔廟的落成大典,李炳南認為這種邀請應是國與國之間的外交,而婉拒了日本。日本被拒絕後,正式向國民政府提出邀請,希望孔子的後人能夠參加日本孔廟的落成大典。

當時衍聖公府已被廢除,孔先生沒有官方的身分出國,國民政府為了與日本抗衡,匆促之下,成立了「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府」,禮請孔子第77代孫孔德成先生擔任奉祀官。為了代表國家出使日本,奉祀官的地位便與五院(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並行。

孔德成先生回國後,描述當時大典的情形:「日本人對孔子相當崇拜,把孔子的後代當作是孔子一樣,列隊跪在兩旁歡迎,長長的隊伍,一直排到孔廟的入口。當時的日本天皇,設國宴招待,在國宴中,還演奏中國唐朝的音樂。」

孔德成感嘆的說:「當時覺得非常慚愧,我們中國的古樂-唐樂,在日本的國宴中演奏,天皇還客氣的說『這是貴國的古樂』。唉,我們的國粹,中國人自己都不要了。」

對日抗戰勝利之後,國內八路軍(共產黨)趁勢而起與國民政府內戰,民國三十七年徐蚌會戰後,國民政府節節敗退,當時山東曲阜奉祀官府接到孔先生的命令,將文物撤送到臺灣。李炳南便開始打包重要的文物,用木板裝釘起來後,用卡車將這些文物從曲阜運到上海,再從上海轉運到臺灣。因為正逢戰亂,過程非常曲折,到處都是散兵和災民,許多人都想搶劫載送文物的卡車。

從曲阜出發後,首先遇到四位憲兵持槍要搶劫車子,李炳南下車與這四位憲兵談判,告訴他們這是孔家的重要文物,要送達上海。其中一位憲兵說他們也正要到上海去,便建議李炳南讓他們與車同行。

李炳南一開始不答應,認為若答應這四位憲兵,後來又有人要上車會不方便。

後來另一位憲兵提到他叔公在孔府裡做事,李炳南告訴這位憲兵:「你的叔公在孔府裡做事,這批文物由你來保護是應該的。」於是這些憲兵答應李先生不讓其他人上車,並堅守保護孔家文物的重責大任。

路途中,他們遇到無數的戰敗散兵,還有警察部隊持槍想要劫車,情勢非常緊張,槍戰甚至一觸即發。但是這批孔府文物都靠著這四位憲兵的保護和益智,化解了緊急的危機,讓文物安全到達上海。

民國37年,奉祀官府將孔府文物運送到臺灣之後,政府將之暫時安置於臺中市自由路省立圖書館的後面,臺中新生報宿舍(自由路與民權路交叉口),當時國民政府尚未來臺,沒有編制也沒有經費補助孔府的生活。奉祀官府的工作人員剛到臺灣,對環境陌生,人生地不熟,連三餐都有困難,餓了好幾天肚子。有人半開玩笑的說:「孔子在陳絕糧,孔奉祀官府在臺絕糧。」幸好有一位山東籍的趙阿南先生用金條去換取食物,大家才免於挨餓之苦。

後來孔德成先生隨國民政府來臺,用金條換了兩棟日式平房於臺中市復興路(昔日復興巷,臺中後火車站附近),作為奉祀官府的臨時辦公室,而故宮博物院將孔府運送至臺灣的文物先安置於臺中霧峰北溝。

由於常有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尊崇孔子的團體來臺拜訪,省教育廳(位於臺中霧峰)廳長劉真認為應該要有個像樣的官邸,以供接見外國使節及貴賓。

民國48年,由省教育廳出資、劉真廳長的協助下,當時省立農學院(中興大學前身)撥出了一塊地建造官邸,坐落於臺中市南區頂橋子頭段133-8號,並請孔先生和家眷一起住進去,那兒有花園、有圍牆,才稍微像樣一點。至此奉祀官的辦公室(於復興路上)就和官邸(於國光路上)分成兩地。

省立農學院時期,孔奉祀官被中興大學聘請為兼任教授,教授曲禮和一些中國文化的課程,爾後中文系成立,亦聘孔奉祀官為兼任教授,教授儒學的相關課程。

李炳南於奉祀官來臺前後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他與中興大學也關係匪淺。民國38年護送孔府文物來臺之後,便協助孔先生宣揚中國文化和儒家思想。民國50年代,中興大學中文系聘請李炳南先生和孔德成先生為兼任教授,孔奉祀官教授曲禮、論語,李炳南先生教授詩選、禮記、佛學課程,循循善誘教導學生,讓中興大學沉浸於一片濃濃的儒學氣息,並與當時政府推動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互相呼應。

經過一段時間,國外許多賓客都到臺北,但是孔奉祀官府在臺中,有著多不便之處,因此請孔奉祀官府搬遷至臺北,但孔奉祀官府仍留在臺中,與李炳南有相當大的關係。李炳南協助孔先生推動中國文化,並鍥而不捨、不眠不休的到處弘揚佛法,努力經營之下,民心才慢慢安定下來。當時臺中的蓮友懇求李炳南留在臺中,經李炳南向孔奉祀官說明之後,才將官府留於臺中。
李登輝任中華民國總統時代,決定裁撤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府,只留下奉祀官的官銜,於是孔奉祀官決定北遷,在臺中官邸的物品除了孔子歷代的文物之外,全部都捐贈出去,經過雪心文教基金會的董事長鄭勝陽先生整理過後,設立了孔德成先生文物館(雪心文教基金會,臺中市立德街197號)。

孔德成先生於2008年10月辭世,享年88歲。今日的孔奉祀官府已拆除,將建為中興大學學生宿舍,目前只剩兩面黃色的牆仍矗立於原地。

對於孔德成和李炳南先生有興趣的朋友,都可以前往雪心文教基金會的孔德成先生文物館及李炳南先生文物館。從孔先生留下的文物和照片中,隱約可見其精髓,仍存著聖人的風範和精神;李炳南先生也因到處弘法、宣揚中國文化,眉宇之間散發著慈祥的氣息。文物館中皆有豐富的內容,非常值得去參觀。

Spread the word. Share this post!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