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處雙語資訊平台ASK NCHU

與夢想有約──初會駐校作家、藝術家

文|周盼儀(中興大學中文系四年級)、陳盈妃(中興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三年級)、林邠芬(中興大學中文所一年級)

作家路寒袖(左)與中興大學校長蕭介夫(右)合影|陳盈妃攝影|2009年3月5日攝於中興大學校長室

作家路寒袖(左)與中興大學校長蕭介夫(右)合影|陳盈妃攝影|2009年3月5日攝於中興大學校長室

春寒料峭的3月時節,隨著3位駐校作家、藝術家:路寒袖、曹銘宗、簡偉斯的到來,喚醒了因為漫漫長假而顯得昏昏欲睡的校園。這是期待已久的文藝饗宴,在對話過程中,激盪思考的火花;在聆聽過程中,找尋未來的夢想。

扎根母土的創作者──作家路寒袖

作家路寒袖擁有豐富的創作經驗,以及媒體和文化的工作背景,此次擔任中興大學駐校作家,將與興大學生交流,分享其貼近生活的創作理念和文學作品,亦提供意見給有志從事媒體或文化工作者。如果想談其他議題也無妨,歡迎預約請益時間。

必然的回歸──談母語書寫

高中時期的路寒袖便開始書寫,初期創作小說,後來興趣轉向,致力創作新詩。文學創作生涯除了文類上的轉變,詩作也由現代詩,轉換到臺語詩,再到臺語歌詩。

母語書寫的潮流自90年代興起,與生命認同、尋根等時代背景有關。而80年代始便漸漸有創作者投入臺語文學,此時的路寒袖並未參與,因初起步的臺語文學還有許多尚待解決的問題。進入90年代,便投身臺語文學行列,因為體悟到錯過的可能,決心不再等待。

大量的母語書寫自有大環境影響的因素,然而路寒袖認為以母語創作是「理所當然的自然表現」。他說:「母語是表達創作者深層和真摯情感的最好媒介。」特別是以土地、家族、親人為題材的作品,更能充分地傳達,這也是他轉向臺語書寫的主因。

剛進入臺語文學的他面臨臺語文字化和用字系統不一的困境,撿擇過程極為辛苦。所幸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累積大量的臺語文學和廣泛的口語傳播,漸有統一的趨勢。路寒袖認為「文字是工具,沒有美學問題,重要的是創作者內在心靈符碼的流動。」換句話說,只要選定一套適合創作的用字系統即可,重點在於以臺語構思的創作。以詩為例,意象的捕捉對醞釀詩句極為重要,這與豐富的情感、生命的經驗有關,以母語書寫極為道地。

扎根於土地的創作信念

路寒袖認為,創作不外乎來自於生命經驗和抽象心靈的活動,應由自身出發,自我爬梳,與讀者溝通;而個人與社會連結成網絡,亦應觀照土地、人的議題。他說,在情感的表達之外,更可以作品關心公共事務,尤其處於民主時代,關心國家的發展是每個人的責任、權力與義務,而不是讓少數人操縱著多數人的生活。所以他深信筆可以是武器,用以反應和批判社會的不公不義,因此擁有理性的判斷力,以及主體意識、自主性極為重要。

培養媒體工作的敏銳度

「擁有極高的敏銳度是媒體工作者須具備的能力,接著是企劃能力。」路寒袖如是說。他認為,進步的媒體工作者不應只是被動地取得資料,而是規劃深度的報導,主動蒐集週邊資料,因此需密切掌握時代的脈動,塑造吸引讀者的議題,同時文字敏感度的培養亦極為重要,因為文字是吸引讀者閱讀的先決條件。

他說,有志從事媒體相關工作者若想為未來暖身,應盡量參與校園裡的採訪、編務工作,掌握概念及基本素養之後,進入職場會更容易上軌道;另外,現實的考量和限制或條件不盡理想等情況皆可能發生,應做好心理調適。

文化行政工作的熟悉度

在文化工作的經驗中,路寒袖認為,行政經驗是非常重要的,從事文化工作,不論在公部門或私人機構皆須接觸行政事務,尤其私人機構需申請經費、表演場地、宣傳時間等,以爭取更多機會。

他建議,想從事文化工作者不應排斥行政事務,在校園裡若能接觸行政工作是很好的學習機會,也是先做好文化工作會有繁瑣行政事務的心理準備。

新聞與人文的溝通者──自由作家曹銘宗

心清如玉,義重如山,曹銘宗登頂玉山主峰|簡扶育攝影|2005年攝於玉山主峰

心清如玉,義重如山,曹銘宗登頂玉山主峰|簡扶育攝影|2005年攝於玉山主峰

一支細膩淳美的文學之筆,簡潔俐落的乾淨文字,與深切關懷的人文之心,伴隨著他走過20多年的歲月。

中興大學雖然沒有傳播媒體院系,並不代表學生不具備媒體素養與新聞編採和寫作的能力。一位曾在聯合報工作20年,世人眼中的專業記者與媒體人─曹銘宗,將於未來10個月成為中興大學駐校作家。

曹銘宗沒想過自己是一位作家,卻富有作家深厚的人文氣息與敏銳的洞察力。他將新聞傳遞訊息、溝通社會大眾的使命,以情感豐富的文采融入其中。他寫新聞,也寫報導文學,更是一位說故事的人。他也寫關懷文化的系列報導,曾榮獲3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

上山下海、全臺灣走透透的記者生涯,讓曹銘宗更親近、了解這塊土地。透過他的眼,找尋臺灣各個角落有夢想、有故事的小人物。經由他的筆,重現臺灣早期充滿懷鄉味的語言、小吃與民俗。

澎湖雙心石滬的秘密、阿美族的老查美髮師、來自鄉下的搖滾小子伍佰,曾經在臺灣這個島嶼存在過的南島民族、漢族、荷蘭人、西班牙人、日本人等文化,點點滴滴記錄著臺灣成長的歷史軌跡。曹銘宗用新聞與報導文學之筆,敘述一個又一個關於臺灣的夢。

建構文字的故事

文學院畢業生一向大量投入新聞媒體產業。對應21世紀高科技與知識經濟掛帥、講求文化與創意的時代,咬文嚼字的功力與舞文弄墨的雅好早已不被認為是一種專業,文學與歷史在學科認知上也從應用學科轉變為知識學科。

文字是傳播知識與溝通的核心媒介,人類利用文字訴諸心情、發表意見、陳述事實達到交流、討論的目的。曹銘宗表示,新聞寫作並不需要優美形容詞與起伏轉折的寫作技巧,卻需要精準的用字、有條理的思考與清晰的書寫表達能力,這是文學院學生的優勢。

由於網路發達,傳統的平面媒體逐漸衰微,個人部落格、主題討論區成為新的發言臺。隨著公民新聞與公民記者時代來臨,人人都能成為「記者」,都可以訴說各式各樣的故事,因此具有新聞思維與培養新聞寫作能力成為一種必要條件。

文化與創意,是未來的出路

談到近年來在國內外受到矚目的「文化創意產業」,尤其是「產業文化化」,在既有的產業中透過文化和創意來產生加值效果,曹銘宗說,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還在萌芽階段,雖然有科技的能力,但最缺乏的是「內容」,「文學院學生可以進入各種產業,提供文化和創意的點子,成為產業的生力軍。」

曹銘宗鼓勵文學院學生在培養出色的文字能力、擁有豐富的文化知識之外,還要擅長一種以上的外國語,如果還有其他學科的專長,將來在文化創意產業上就有無限發展的可能。

未來10個月駐校生活中,曹銘宗歡迎各院系所學生在Office Hour來與他泡茶聊天,笑談家事、國事、天下事,分享新聞工作的經驗。他還做了一個部落格,

希望與學生交換寫作的心得。

跟著夢想走──獨立影片工作者簡偉斯

影視界新銳導演簡偉斯|簡偉斯提供

影視界新銳導演簡偉斯|簡偉斯提供

中興大學文學院特聘獨立影片工作者、臺灣女性影像學會常務理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生的簡偉斯擔任駐校藝術家。簡偉斯擅長以女性視角關懷臺灣社會,並透過紀錄片的形式發聲,為女性在影史上留下見證。

她的《玩布的姊妹》、《Viva Tonal 跳舞時代》、《回首來時路──她們參政的足跡》、《流離島影──馬祖舞影》、《等待月事的女人》等多部影片分別在國際影展上贏得不少掌聲,尤其《Viva Tonal 跳舞時代》更令簡偉斯獲得2003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獎的殊榮。

繁華落盡見真淳

簡偉斯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西洋語文學系(現政大外文系)。在戒嚴時代,政府不鼓勵傳播,她說,「比較好的國立大學根本都沒有電影系」,「電影、戲劇被認為不正經的工作」。於是,跟隨當時社會民情,她就讀外文系然後步上學長姐的後塵,到外商公司擔任秘書。

然而,日復一日機械般的日子,終覺心靈枯槁,想起大學時代受到楊德昌導演《海灘的一天》的震撼而有啟發,於是參加臺北優劇場的演員甄選,以白紙之姿加入當時非常前衛的劇團,初次接觸前衛藝術和人類學。

優劇場是將人類學與戲劇融合的實驗劇場。號稱貧窮劇場,講究摒除華麗的布景、燈光、服裝和道具,令演員釋放最強的能量,將十八般武藝一次在臺上呈顯,在樸素中見真章。

夢想應以熱情燃燒

投入劇場的過程中,簡偉斯深受劇場高度的能量吸引,透過演出前田野調查、欣賞人類學紀錄片和各國表演藝術或視覺藝術者交流等功課,簡偉斯在其中發掘拍攝紀錄片的興趣。「我將來應該是去公共電視服務吧?」當時她這麼想,今天她導演製作紀錄片深厚的功力,大部分是當時種下的。

緊接著她毅然背上行囊,遠赴第2個文化母國──美國,讓自己浸淫在神交已久的文化之下,並於俄亥俄州立大學攝影暨電影系研究所做全面的修習,厚植實力。幸運的是,簡偉斯學成歸國後,適逢解嚴,傳播媒介開放,她雖在毫無人脈的狀況下重新開始,然而紀錄片正是可以以最少的錢製作的影片,隨著導演黃玉珊的引領,她逐漸為自己築出了一條電影路。

夢˙工廠

簡偉斯為自己築一個電影夢|簡偉斯提供。

簡偉斯為自己築一個電影夢|簡偉斯提供。

簡偉斯目前也是中興大學電影製作培訓工作坊的指導老師。簡偉斯表示,當初受到中興大學文學院長林富士的邀請感到很驚訝,後來以為只要幫忙規劃拍攝小短片的器材,於是欣然答應,然而進一步互動後才發現,原來自己的任務是協助中興大學的學生在一年內拍出一部影片,而且還是別於紀錄片的劇情短片。為了這部影片的完成,簡偉斯必須規劃並帶領一群幾乎毫無電影經驗的素人。

在種種不利的條件下,簡偉斯並未抱持太樂觀的想法。然而學生高度的出席率、積極的執行力和原發的創造力建立起簡偉斯的信心,終於令她感受到這一切是「玩真的」,於是進一步為工作坊的學員規劃寒訓的課程,並邀請影視界各領域的知名工作者為同學進行最直接的情境教學。

這些大師各具擅場,獲獎無數,其中包括以《九降風》獲得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的編劇蔡宗翰;以《跳格子》獲得金馬獎最佳短片及最佳新人獎項的導演兼演員姜秀瓊;以《戰鼓》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音效獎的郭禮杞等,無不傾囊相授,令學生彷彿吃下大補帖,頓時功力倍增。

於是,在文學院長林富士全力的推動,文學院助理余佳芳殷勤籌畫,加上簡偉斯口中一連串的意外,從無到有編織出中興大學學生的電影夢。

自信與尊重所學是成功的關鍵

文化創意產業近年漸受政府重視,因此簡偉斯認為傳播媒體是大有可為的行業。她表示,一般人偏重技術(如架設網頁)的部分,然而IDEA即軟體的部分才是最重要的;文學院學生在文化的吸收涵養是最深厚的,所以問題是我們是否對自己有自信,尊重自己所學的,如此才能真正發揮自己的專長。

「我們是電影的世代。」「電影的文化思考模式,甚至是搞笑無厘頭的方式已經變成你們(年輕人)血液裡頭的一部分。」現今影視資訊已變成知識的來源,簡偉斯鼓勵年輕人多參與電影產業,為電影工業注入新血,與影視體系出身的工作者激盪出新的火花。

Spread the word. Share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