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處雙語資訊平台ASK NCHU

電子書將興起?

文|林邠芬(中興大學中文所一年級)

科技日益精進,在數位化的時代,傳統報業因網路新聞的崛起而有日漸蕭條的態勢,如今彩色電子書的誕生,是否會影響我們的閱讀習慣?它將會掀起一場知識革命嗎?

從第一本彩色電子書問世說起

2007年底亞馬遜網路書店推出第一代kindle電子書閱讀器後廣受歡迎,連續兩年都在耶誕節造成搶購,成為最佳的耶誕禮物。2008年底,kindle現身臺北國際書展的研討會上,成為鎂光燈的焦點,引發熱烈的討論。kindle成功的掀起了ebook的全球熱潮!

再接再厲,原本只有黑白螢幕的電子書技術向前大躍進!2009年3月18日日本富士通(Fujitsu)推出全球第一本彩色電子書在網路上發售,此電子閱讀器的重量僅385克,厚1.25公分,長20公分,配備26萬色「電子紙」螢幕,可以儲存約5000本書的內容。

各家廠商,不管是出版業者或電子業者,看準電子書的市場後勢看漲,紛紛投入資金及技術,摩拳擦掌準備發展電子書的產業。

資訊傳遞,變變變!

最早用來作為文字、圖畫、符號或是知識的載體可遠追溯至上古時期的獸骨、龜甲,然後是青銅器、竹簡、帛書,待東漢蔡倫發明了紙張,加上宋朝的雕版印刷術,知識的大量傳播,使文明邁入一個新的里程碑。

跨越了二十多個世紀,人們對紙的依賴也並未稍減,雖然期間不斷有人找尋比紙更好的材料,紙仍是主流的傳播工具。只是隨著科技發達,數位化的趨勢如大軍壓境,紙的地位開始起了變化。

紙雖然具有輕薄的特性,然而當需要大量閱讀資訊時,書籍的重量搬移上總有些吃力。於是,在紙張的發明後,一直以來,總有人不斷的探索,是否還有更便利的材料,可以使訊息的傳播更加迅速便利?

只可惜除了精進紙張的技術外,一直以來沒有任何材料可以取而代之,直到電腦、網路的發明,人們開始可以將龐大的資訊收納在資料庫中,然後透過某一平臺從遠端發送訊息至世界的各個角落。這樣的進步帶領我們進入知識爆炸的紀元,我們只要在終端機的一端輕輕動一下指頭,就可以輕易接收到世界各地的訊息。

電子書革命悄悄醞釀

電子書自然因應而生。電子書由電子閱讀器的硬體與資訊內容的軟體組合而成。簡單的說,我們可以透過電子閱讀器的媒介閱讀到已經數位化的知識內容。

其實電子書發明已久,大約在20世紀末期便陸續有各種形式的電子書出現,但是由於當時的電子書款式厚重,成本太高,加上缺乏豐富的數位內容,大眾對電子資訊的應用沒有今日成熟,所以並未受到太多關注。

時至今日,電子閱讀器突破了技術的困難,發明了幾近紙張輕薄並且可曲折收納的電子紙。電子紙不但別於過去堅硬的閱讀顯示器,還有生產成本較一般TFT-LCD產品低廉和省電的優勢。更重要的是,它不像電腦螢幕一樣會發光和反光,所以閱讀起來有如閱讀紙本一樣不易導致眼睛疲勞。

在軟體內容上面,大眾對資訊的應用已經成熟,加上足夠的數位內容,亞馬遜網路書店的電子書網站更有27.5萬本書供下載。因此集合天時、地利、人和,近來不管是電子業者或是出版業者,甚至投資者,紛紛開始關注電子書的議題。

傳統書籍PK電子書

相對於電子閱讀器這種知識載體的發明,將紙本內容數位化似乎容易得多,只要透過簡單的軟體,便可以輕易地將文字數位化上傳到網路上供大家取用。然而,這還不足以改變臺灣民眾的閱讀習慣。畢竟,隨身攜帶電腦並不方便,有時候會有訊息干擾、接收上的問題,而有環境的限制;長時間注視液晶螢幕容易造成眼睛疲勞;這樣的閱讀讓人無法享受翻書的樂趣。

況且目前臺灣的市面上尚未有電子閱讀器的販售,大家仍透過電腦、手機、ipod、mp4、mp5等電子產品接受訊息。螢幕太小是這類電子產品的缺點,而這些缺點一直以來都是電子閱讀器研發人員力求突破的關鍵。

紙本書籍雖然完全沒有上述的問題。然而卻有出版成本高、不易改版的困難,且需要負擔運費和運送時間,讀者若遇到過於厚重的書籍,則還有攜帶不便等缺點。

而電子書恰恰可以彌補紙本書籍的不足。雲林科技大學文獻數位典藏中心主任蔡輝振近來取得「電子書自動化系統及其製作方法」發明專利,只要花12,000元即可出版一本書,使得出版的成本降低。

另外電子書的改版容易,並且不需要負擔運費和運送時間,既節省紙張,同時可以攜帶大量書籍,還可以製作成互動式多媒體有聲書,更有全文檢索的功能和文字與圖片的複製剪貼等好處。

因此許多年輕人對電子書的缺憾感到不以為意。中國大陸近來的新聞報導顯示年輕人對數位科技的包容力。在大陸大城市中的年輕學子,他們搭車時人手一機,不斷地動著大拇指,目不轉睛的盯著手上的手機、ipod等電子產品閱讀電子書。可見傳統紙上談兵的時代在年輕族群裡已漸漸轉型。

電子書興起否?

根據博客來網路書店近3年來所做的「博客來報告」,顯示閱讀主力的年齡層逐漸位移,閱讀出現斷層,「文藝美少女也許就快成為臺灣下一個稀有動物品種」[2],而主流年齡層目前又在41~50歲。可以確定的是,這個族群的閱讀習慣絕大部分屬於紙本閱讀。因此電子閱讀的習慣比較容易發生在一開始就大量處於液晶顯示器的使用但卻疏於閱讀的新生代閱讀群。

國立中興大學圖書館館長詹麗萍針對電子書的發展一方面表達肯定,卻也看見背後的問題。詹麗萍表示,對圖書館而言,電子書不需典藏空間、不會遺失、損毀、遭竊或逾期不還,具有許多優點,「但電子書在圖書館館藏的角色也還不明確。」

以美、澳等國家為例,公共圖書館是電子書最早的使用者,然而讀者接受度並不高。主要原因包括︰閱讀器的問題、讀者無法選擇自己想讀的書、受版權限制使用不便、電子書數量少、下載困難而且速度慢及編目問題等。雖然學術圖書館讀者對電子書的接受度較高,圖書館對於是否應大量引進電子書,甚至是否能以電子書取代紙本的收藏,作為長期的館藏發展目標,仍存有疑慮。

以目前現狀而言,即使亞馬遜書店宣稱在其營利中電子書佔了35%的比率,事實上卻仍有閱讀器推展不如理想的事實。從第一代「Kindle」的售價399美元,「Kindle DX」489美元,到今年5月18日發售的「FLEPia」彩色電子書,售價更高達約1000美元(9萬9750日圓),加上一般新書下載約9.99美元,價格其實不低,並非一般民眾可以負擔。或許也因此即使亞馬遜書店開創了電子書的新頁,卻還不能立即席捲全球,打開電子書的僵局。

根據五南圖書出版社總編輯龐君豪觀察,數位化也會因為書籍的屬性而有腳步的不同。百科和辭典等資訊型的書籍就容易被數位化出版取代,因為這類型的知識具有可拆解的特性,數位化後更便於搜尋。反觀文學等具有完整架構的長篇知識型內容圖書,就不容易被數位化出版取代。

詹麗萍同時指出,廠商對電子書注意的焦點偏重出版、發行技巧、利潤及版權管理等直接現實面的問題,對於永久典藏和保存維護的問題缺少關注的隱憂。

專家怎麼說?

在詹麗萍看來,電子書目前還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人們還是較習慣閱讀紙本,喜歡實體書的觸感、低價和簡單。」。義大利出版商執行長柯斯塔(Maurizio Costa)日前向外國媒體簡報時也表示:「我不認為傳統書籍會被完全取代,兩種形式將有所整合。」他說:「可以確定,會有些轉變,但翻閱書的樂趣、看印刷實體書的趣味仍將持續。」[1]

龐君豪持相同看法:「十年之內電子書不至於能夠取代紙本書籍!」。他認為,電子書以「書」來命名其實本身就是一種侷限,顯示人們還是習慣於紙本書籍,廣義來說應稱之為「數位出版品」,當前的情況是電子閱讀這種習慣正在發生、醞釀,大家還需要較長的時間去適應。

那麼出版數位化會帶給出版業什麼影響呢?龐君豪坦言:「無解」,短期內還看不出數位出版品對出版社而言是衝擊還是助力,但是盜版的問題必須先克服,出版社才能投入。

雖然現階段仍受限於讀者的閱讀習慣、盜版和價格問題,但是電子書能增添過去紙本書籍所沒有的效用,因此電子書的應用仍有很大的想像空間。詹麗萍說:「若廠商能成功量產彩色電子書,閱讀器價格逐漸下降和設計更加簡化,或許能為電子書的未來開啟全新的一頁。」

引用資料:

  1. 參考自〈義出版商:電子書不會完全取代傳統書〉,路透社採訪,中央社翻譯
  2. 博客來媒體專區:〈2007博客來報告-讀者的樣貌‧讀者的創造
  3. http://maodun1107.blog.163.com/
  4. http://web.archive.org/web/20081010161120/http://ithinked.com/archives/2008/01/ebooks-on-the-iphone/
  5. http://chinese.engadget.com/2007/09/05/apples-new-ipod/
  6. http://web.archive.org/web/20041014082843/http://www.wenyi.com/art/shufa/xianqing/4.htm
  7. http://www.dahe.cn/xwzx/zt/hnzt/2007khn/xcj/t20070416_929396.htm
  8. http://web.archive.org/web/20120610014647/http://magento-themes.joomlart.com/jm_purity/acer-ferrari-3200-notebook-computer-pc.html
  9. http://blog.udn.com/PeterTingBlog/2123407
  10. 中央圖書由林邠芬攝影

參考資料:

  1. 唐真成,《電子書》(臺北市:揚智文化,2003)
  2. 黃羨文,《紙本書與電子書之比較》(臺北市:漢美圖書,1997)

Spread the word. Share this post!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