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處雙語資訊平台ASK NCHU

典藏藝術──聽張豐吉講古

文|林邠芬(中興大學中文所一年級)

當你正為現實的紛擾感到厭煩時,你知道中興大學有一處可以助你充實心靈、沉澱雜務的好所在?這地方是座屬於藝術,屬於你我的寶山—藝術中心。這裡每場的展出,每一件收藏,背後都有動人的故事與汗水。

從畫展說起

走進「潤色與唯美──陳陽春水彩畫展」會場,彷彿一腳跌進了太虛幻靜,淡黃的燈光下襯托著一張張淡雅空靈的淡彩,多一分則太濃,減一分則太淡,那麼唯美、浪漫與脫俗。適才在室外還躁動的心,頓時被熨燙地妥妥貼貼,隨著彩墨的暈染,也氣定神閒起來。

畫家陳陽春總是有這種魔力,召喚人似的,教人一下便潛入畫境之中。不管是閒適的農村即景,抑或曼妙靈動的仕女姿顏,是向莊嚴佛像的禮讚,甚或是各具特色卻依然寧靜致遠的異國情調,沒有一樣不令人心醉神迷。

 

藝術中心這次為了祝賀中興大學創校90年,特地在位於圖書館七樓的展覽會場,展出擁有「文化大使」頭銜,同時也是中興大學多年來通識講座教授與藝術中心評審委員陳陽春的90幅畫作。

有別於他校的藝術中心只提供展覽場地,中興大學的藝術中心極有遠見,典藏了許多藝術精品,經過20年的努力,已擁有千餘件的收藏。不管是書法、水墨、油畫、水彩,還是工藝、雕塑,包羅萬象,應有盡有,件件都是經過校內外專家學者嚴選的藝術品。
當然,更設有專人管理,結合高科技恆溫、恆濕之典藏室,將這些珍品妥善保存。這些作品除了定期展示外,藝術中心絕不藏私,抱持著資源共享的心情,印製成冊與國內外大學交流,發揮藝術最大的效應。

然而,你是否知道,今日唾手可得,一件件藝術品,背後都是中興大學森林系退休教授、前藝術中心主任張豐吉等藝術中心成員的汗水?並有著一件件特別的故事?現任藝術中心主任陳欽忠說:「三天三夜都講不完。」

以誠意及用心灌溉

張豐吉說:「所有收藏品最意外獲得的是趙春翔的一幅畫《夕陽無限》。」這幅畫作是在森林系圖書館的角落發現的,發現時早已破爛,一問之下才知道是某位退休教授遺留,圖書館館員丟也不是,不丟也不是,不知如何處理。張豐吉查明這幅大作頗有價值,於是如獲至寶,加以珍藏。談起這段往事,張豐吉難掩挖到寶的興奮之情。

在蒐羅藝術作品的過程中,有助力也有阻力。藝術家雖然都有自己的堅持,然而大部分的藝術家都非常願意提供幫助,並贈送或以經濟的價格賣出藝術作品供學校典藏。
例如:藝術家謝紹軒便擔任藝術中心的顧問協助鑑賞出高水準的作品,並大方贈送幾幅自己的作品供藝術中心惠存。張豐吉也特別提到藝術家楊英風,他跟學校並無關係,但是十分積極幫忙,知道張豐吉對造紙有研究,主動贈送紙雕一幅,學校另外也保存了他的工藝作品。

除了主動熱情的藝術家慨然相助,張豐吉還動用層層關係,募集到許多高水準的藝術作品。藝術家郎靜山的《獨樹老夫家》,就是透過攝影協會和親朋好友的幫助下募得。其作品意境幽遠,運用創新的技術,使相片呈現出水墨畫的空靈。

有趣的是,某次向書法家孔德成索取墨寶,孔德成以為只是一般機構索取的慶賀詞,於是讓秘書代筆。然而經過張豐吉細心比對,赫然發現並非孔德成真跡,經過一番解釋,終於獲得孔德成的大作。

也有令人唏噓的是,張豐吉曾向將軍丁治磐邀稿,然而當時丁治磐年事已高,幾經波折,終於拿到丁治磐的墨寶,但過後三天丁治磐便與世長辭,一方面令人扼腕,一方面也實在僥倖。

以鳳梨紙結緣

當年張豐吉製造出鳳梨紙,許多書畫家都是鳳梨紙愛用者,因此透過這層關係,即使一字千金,書畫家通常不吝贈送大作,張豐吉也因為常常為書畫家送紙而送出感情。他提到,某次拜訪書法家王靜芝,親眼見識到了書法家一揮而就,運筆自如的境界,佩服不已。

受當代的藝評家推崇為「中國傳統文人的新典型」與「中國現代藝術史上的奇才」的已故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江兆申,也是鳳梨紙的愛好者,因此在藝術中心成立之初,便捐出二張作品。其畫作《山水》,除了呈現山水的自然閒適,亦饒富傳統文人的雅趣。

校友回饋+企業家贊助

攝影家董敏和莊靈都是中興大學的校友,精於攝影。莊靈除了捐贈《大自然的雕刻》予母校收藏,中興大學還留有其學生時代以中興大學校園為主題的攝影作品,記錄了大約50-60年代老校園的風華足跡。

而藝術中心收藏董敏的《雲山圖》,是少數有題字的攝影,題字者是莊靈之父,同是藝術家的前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莊嚴,充滿人文氣息,頗具價值。

藝術中心的典藏有許多來自與企業家的合作。藝術家李元亨有母子系列6件作品在校內展出,他將母子間的真情流露展現無遺,維妙維肖,令人動容,甚獲好評。

雕塑的成本極高,若以市價,學校並無經費能夠系列收藏,李元亨十分體貼學校難處,願意以一件的價錢,賣出6件雕塑。然而,礙於經費拮据,最後學校和企業家合作購入(企業家提供部分資金,但可帶回一件作品)。令人感動的是,李元亨知曉後感於缺憾,主動再補上缺少的那一件作品,使得今日我們可以見到一系列完整、感人肺腑的巨作。

藝術的金銀島

現任藝術中心助理莫然生說:「這些收藏在20年後的今天顯出價值。」許多作品的作者,今天已成為大師級的人物。然而其價值不僅僅止於作品,更大、更深遠的價值來自於藝術家及藝術作品對中興大學師生的潛移默化,使過於理性的校園能有感性的平衡,更具有藝術氣質與人文素養,同時成為他校取經的對象。

回首過往,常常為了蒐集作品、保存作品,甚至主任兼保全親自護送藝術品到各處做交流的奔波,但歷經16年辛勞的張豐吉,仍抱持感恩回饋的心情。他說:「只要用心去經營,雖然會遭遇困難,但是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我並不覺的是吃虧,因為這也充實了我的生活,我同時結識了許多藝術家朋友。」

「這些作品都是研究的資源。」張豐吉希望學生能懂得利用資源,開墾這片學術研究的處女地。

現在,當你知道中興大學還藏有一處令人羨慕的寶山時,你能不趨之若鶩?

 

 

Spread the word. Share this post!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