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處雙語資訊平台ASK NCHU

學習從一個旁觀者到參與者──大甲媽祖遶境(側記)

攝影:Albert Hsieh(https://www.flickr.com/photos/49819646@N06/8613600086/ )

文|林新雅
圖|游振哲、林新

在3月底大家準備放春假前,同學們開始聊起這難得的9天假期有何計畫或打算?當我提到要和朋友走大甲媽祖遶境,多數的人眼睛為之一亮,並用高八度的音調表達驚訝,說的話脫離不了「真假!你們也太熱血了吧」、「這真是太酷了」等讚歎語氣。對此,我總會反射性地傻笑,不解其意地搔搔頭。

風雨中,走進臺灣人的溫暖,也走出了希望

今年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從4月5日晚上11點進行媽祖起駕儀式,展開9天8夜的遶境進香,由大甲鎮瀾宮,沿途經過臺中、彰化、雲林、嘉義四縣,一路到新港奉天宮,來回共300多公里的路程,沿途超過一百個宮廟。

途中,一些進香多年的香客告訴我,今年比往年來得特別,是在大雨中出巡起駕的。我第一年走就碰上如此的「特別」,添增了一段難得且令人珍惜的經驗。第一晚是最難熬的,我和朋友在風雨交加中,到處撿著被狂風吹掉的東西,那狼狽不堪的樣子,逗得我們兩個不斷發瘋似的大笑。而一路上的每個相遇都是祝福,無論是大半夜等著香客經過家門、主動遞出熱呼呼的牛蒡茶的機車行老闆,或是一整晚都提供洗手間的修車行,甚至只是路上巧遇、簡單對你說聲「加油」的香客。

當第一天走了7、8小時,腳已經開始沒知覺時,我們卻招不到進香車,連「萬能的大拇指」也沒有用。但也因此讓我們意識到,人真的有無限的可能,只要不放棄,就可以一直走下去。

沿著媽祖遶境路線,認識中臺灣地圖

4月8日一大早,我們幾個朋友從雲林縣土庫鎮的順天宮開始走,前往嘉義縣新港鄉的奉天宮。正午時,我們總算到了新港,在抵達奉天宮之前,路邊有一個提供冰品的休息站,由於天氣炎熱,棚子下擠滿了吃冰的香客。我們也各拿了一碗冰,到一旁的空地坐了下來,因而結識了一位游大哥。

游大哥是和公司請5天的假,特別從臺北下來徒步進香。已經走大甲媽超過5年的大哥跟我們分享,當初他只是抱著「由旁觀者變成參與者」的心態來走,沒想到現在成了他每年固定參與的活動。這幾年,因為遶境經過許多小鄉鎮,讓他一路認識了許多當地的人民,沿途他會與一些特別有緣的當地居民合影,並在隔年遶境的時候,把洗出來的照片交給他們,建立「一年一會」的默契和情誼。

從新港回鑾的4天中,我們隨著游大哥的腳步,認識中臺灣的巷弄之美,如果不是因為媽祖遶境,許多小鄉鎮應該早在我們Google查詢時就遺漏了。彰化縣埤頭鄉便是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小地方。從北斗一跨進埤頭,便可感受到四周環境的清新乾淨,各社區井然有制。特別是芙朝社區幽靜的步調,足以讓人忘卻時間的流動。因為大哥的引薦,我們認識了在芙朝國小對面的一個攤販,熱情的阿姨和伯伯一見到我們,便不斷把高麗菜飯、羹湯、豆漿端到我們桌上,填滿我們的心和胃。

趁年輕,多參與「臺灣」這塊土地

媽祖信仰一直以來是臺灣最重要的民間信仰之一,而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更是臺灣最重要且最盛大的宗教活動之一,每年吸引數十萬香客參與,因此有「三月瘋媽祖」的說法。活動不僅延續前人移民時對媽祖的保佑表達感謝和敬重,人與人之間也因媽祖信仰及慶典儀式而拉近距離,更甚,許多鄉鎮的社區意識也因而復甦起來。

政府也有鑑於媽祖遶境對民眾生活的深遠影響,於1999年開始舉辦「大甲媽祖文化節」,並在2003年改為「大甲媽祖觀光文化節」,擴大舉辦,將節慶帶向國際。國際知名的Discovery頻道,曾在節目中介紹媽祖信仰及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

在這次活動中,我觀察香客至少有一半的年紀已達中年、老年,反倒年輕人較少。我和許多香客大哥和大姐們聊天,他們都希望未來有更多的年輕人來參與大甲媽祖遶境進香。

這並不全然是宗教慶典,更重要的是對自己土地的關懷及學習。對我們正逐漸茁壯的年齡層來說,絕對是成長的養分。

Spread the word. Share this post!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